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羅以澄自選集:新聞求索錄

羅以澄自選集:新聞求索錄

羅以澄自選集:新聞求索錄

定 價:¥35.00

作 者: 羅以澄著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新聞傳播學名家自選本
標 簽: 新聞

ISBN: 9787309041224 出版時間: 2004-08-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3cm 頁數: 392 字數:  

內容簡介

  新聞傳播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眾多門類中的一門新興的學科。在中國,新聞學的研究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傳播學的引起關注和廣泛研究,也有近三十年的歷史。由于新聞傳播學者們的努力,中國的新聞傳播學已經由被某些業(yè)界人士妄自菲薄的“無學”,變成了“顯學”。在國家頒布的學科目錄中,從無到有,由附屬在中國語言文學之下的二級學科,變成了獨立門戶的一級學科。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多年,是中國新聞傳播學迅猛發(fā)展的時期。新聞學理論、新聞史、新聞法治、新聞職業(yè)道德、廣播電視和輿論監(jiān)督的研究,全面鋪開。新聞理論的研究也由純黨報理論的研究,擴展到一般新聞學理論的研究。傳播學的研究,則外與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法學、經濟學相滲透,內與新聞學相融合,也有了很大發(fā)展。傳播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傳播學批判學派的研究,以及傳播輿論學、符號學的研究等,都受到人們的關注。新傳媒的研究、媒介經濟的研究,也開始成為熱點。新聞傳播學已經進入與其他人文社會科學相互交融、“多角度學術發(fā)展的階段”。中國新聞傳播學今天的繁榮發(fā)展,是幾代學人篳路藍縷辛勤耕耘的結果。從上個世紀初到現在,中國新聞傳播學界薪火相承,代有傳人,各領風騷若干年。他們當中的佼佼者,都堪稱名家,都為中國新聞傳播學的繁榮和發(fā)展作出過貢獻。納入這一系列“自選本”的作者們,則是改革開放以后涌現的新一代的中國新聞傳播學的“名家”。他們大多來自高?;蚱渌虒W研究崗位,都是當代新聞傳播學界某一個方面的領軍人物,都是術業(yè)有專攻,腹笥豐碩,蜚聲于時的新聞傳播學界的佼佼者。和他們的前輩們比較起來,他們這一代的“名家”們具有以下的特點,即:(一)具有較深厚的人文理論根底;(二)具有較合理較全面的知識結構;(三)具備必要的學科前沿知識;(四)思想活躍,不刻舟求劍,不作繭自縛;(五)接受過改革開放的洗禮,接受過中西文化交融的浸潤,具有較開闊的學術視野。他們是開拓創(chuàng)新的一代,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一代。讓新聞傳播學的“名家”們出“自選本”,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版創(chuàng)意。首先,都出自“名家”。既是“名家”,就有了一定的質量上的保證,避免了在數量眾多的新出的各類專著中,挑花了眼或挑走了眼。其次,都出自“自選”。既是“自選”,選出來的,必然是個人滿意的自認為可以傳世的精品。不會災梨禍棗,不會誤人子弟,也可以大大減少讀者和學子們的經濟負擔。這對社會,對學術,對文化的發(fā)展,都將會是十分有益的。

作者簡介

  羅以澄,教授,博士生導師。1944年出生,祖籍福建福州,從小在上海學習、生活。60年代初就讀于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66年畢業(yè)后,長期擔任地方報紙和廣播媒介的記者、編輯工作;1984年調入武漢大學新聞系任教。現為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海德傳播研究院院長,是該校新聞傳播學科主要學術帶頭人和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的主要負責人;同時,還擔任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新聞傳播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新聞傳播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fā)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學術委員、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特約編委、武漢地區(qū)廣播電視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常務理事,以及多所高校的新聞學兼職教授和地方媒體的顧問等職,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羅以澄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當代新聞傳播實務和媒介發(fā)展,先后撰寫(或主編)、出版《新聞采訪教程》(1990年)、《新聞采訪學新論》(2000年)、《新聞采訪學新論(修訂本)》(2002年)、《新聞寫作現代化探析》(1989年)、《廣播消息選評》(1985年)、《廣播通訊賞析》(1986年)、《應用新聞學600題》(1996年)等學術專著、教材或教學參考書7部,在專業(y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又60余篇,榮獲過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國高校優(yōu)秀教材二等獎和湖北省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湖北省新聞論著一等獎等多項獎勵。羅以澄教授從1984年開始,先后為校內外本科生、研究生講授過《新聞采訪學》、《新聞寫作學》、《新聞廣播電視》、《名記者研究》、《新聞報道專題研究》、《現代新聞傳播實務研究》等課程。從1988年開始,先后指導、培養(yǎng)15屆51名新聞學專業(yè)碩士生和5屆16名新聞傳播實務研究方向博士生。2003年獲得湖北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圖書目錄

序 方漢奇
主編絮語 童 兵
追尋現代新聞傳媒的發(fā)展之道(代序) 單 波
·訪談錄· 羅以澄:在時空中探尋新聞
重提新聞價值(1984年)
——參加湖北省1984年上半年優(yōu)秀廣播新聞稿評選有感
廣播聽眾心理研究瑣談(1984年)
新聞報道中的感情共鳴點(1985年)
新聞的理論色彩芻議(1986年)
新聞·宣傳·輿論三者之間的關系(1986年)
我國新聞寫作學研究現狀的反思(1986年)
新聞寫作學研究與系統(tǒng)科學方法的引進(1986年)
新聞寫作學基礎理論建設的思考(1987年)
新聞寫作信息學初探(1987年)
現代新聞寫作學理論體系的構建(1987年)
想象在新聞報道中的地位與作用(1987年)
記者“觀察”散議(1987年)
“深度報道”探析(1987年)
電視新聞“受眾意識”探(1988年)
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經濟新聞采寫的改革(1994年)
黨委機關報當前的困境及其對策(1998年)
我國證券類金融報道理念與運作的反思(1999年)
我國財經報道瑣議(2000年)
中國電視新聞性節(jié)目:現狀、問題與趨勢(2000年)
新聞網站的市場前景、存在問題及發(fā)展策略(2000年)
關于當前媒體市場現狀與走向的對話(2000年)
武漢地區(qū)新聞傳媒的精品打造之路(2001年)
新時期新聞評論的價值取向(2001年)
——兼評《湖北日報》“新世紀展望”系列評論
精心打造電視節(jié)目的品牌形象(2001年)
——解讀《財智時代》
我們離主流新聞網站還有多遠(2001年)
從美國電視兒童廣告規(guī)約與網上隱私權保護規(guī)約的效果比較看自律原則對網絡傳播的適用性(2001年)
綜合·貫通·提高(2001年)
——對新聞業(yè)務課程體系一體化的思考
中國大陸傳播學教育的歷史、現狀與發(fā)展走向(2002年)
他國形象誤讀:在多維視野中觀察(2002年)
當前我國報業(yè)集團經營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探討(2002年)
我國傳媒業(yè)資本運營的產權分析(2003年)
解讀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媒介市場(2003年)2
黨報信息量擴大之我見(2003年)
論《楚天金報》的品牌打造(2003年)
《華盛頓郵報》對伊拉克戰(zhàn)爭報道的分析與思考(2003年)
后記
附:研究生閱讀書目建議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