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本書旨在解決有關色彩教學的兩個問題:<br>一是要為進入高校藝術專業(yè)、藝術設計、工業(yè)設計和建筑學專業(yè)的學生和廣大美術愛好者構建一個課程框架;<br>二是要為學生在進行色彩實踐時提供一點理論依據,以便更自覺、更靈活地運用色彩語言為創(chuàng)作和設計服務。<br>通過長期的教學,體會到藝術和設計教育必須使學生具備三個要素,即技藝、品味和想象。<br>關于技藝,有人認為自后期印象主義、野獸派之后就沒有技藝了。此話對于現代少數極端的作品來說也的確如此。比如拿刀在畫布上劃口子,就算件藝術作品了,當然不需要多少技巧。但是劃幾道,每道多長,它們之間關系如何,這就需要藝術品味和構思?,F代藝術家封塔那(Lucio Fontana)的《空間概念》,似乎是用刀在黃色畫面中劃了幾道,但又感到作者在制作上和構成上有一定藝術內涵(見附圖8)。<br>如果人人都采用回避藝術技巧類型的創(chuàng)作,那么,藝術就會僵化,走向死胡同,因為藝術是多適應性和全方位的。無怪乎畢加索用舊自行車把當做“牛頭”后,又回去描畫他的“新古典主義”的大美人。<br>技巧、品味和想象只會相互促進,永遠不會嫌三者中的哪一者太多了。對于設計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如同想象力和品味水平一樣,技巧是永遠不會嫌多的。設計的形象和色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直接和間接的生活體驗中產生了原型。而設計者,作為設計家、藝術家兼一身者,把它們消化、演繹、升華而成為既有功能又富有特色的外觀和色彩的設計形象。這就是三者互動的設計過程。所以輕視和削弱藝術基礎課的做法,對學生而言是自暴自棄,對教師而言是誤人子弟。<br>對于廣大學藝術的學生來說,他們需要老老實實地從觀察、理解和準確表達物象的結構,從畫準色調,學會用色彩語言來造型做起。經常聽到上設計課的教師在埋怨學生想得天花亂墜卻畫不出什么來,就算勉強畫了些也是錯誤百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品味不高,二是由于技藝不夠,表達不出美之所在,導致力不從心。<br>說到不美觀,既是觀念又是涵養(yǎng)問題。有的人一味追求別出心裁而邁進了雷池,但他們的興趣在于不嚇人一跳,不達到令你厭惡、惡心是不罷休的。這只能是毀滅藝術,就是在應用藝術領域也只能起驅趕顧客的作用。<br>誠然,“美”是一個含量寬泛的詞,它隨著時代而變遷,今天的“美”與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甚至野獸派都有很大的不同,到了表現主義、主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藝術所表現的題材和對美的理解就更為寬泛。例如達利(Dali)的《內戰(zhàn)的預兆》(附圖4)中的人物:一是怪誕,二是反結構,三是喻意,與新古典主義安格爾的人體《瓦爾品松的浴女》(附圖2)不僅不同,而且在某種程度上是相反的。所以有人稱達利的功績在于:為人們的思維和藝術開拓了新的領域。美與“另類美”,抑或人類心靈深層內涵,抑或多維、多視角理念發(fā)展的并存,才使這個世界顯得完美。這與拙劣的嘩眾取寵和低級趣味的惡作劇是不能相提并論的。況且,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他們要求藝術家能創(chuàng)作出、設計出富有時代感和令人產生健康向上和愉悅感的作品,并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br>基于這樣的考慮,本書除了要論述一些基本的技術性課題外,還要把一些屬于美學修養(yǎng)的理論滲透到前者的敘述過程之中,使學生在學習技巧的過程中逐步理解、體驗到這些帶有根本意義的美學原理。<br>而色彩知識和修養(yǎng)是造就一位藝術家和設計家的必要基礎。這種修養(yǎng)應該是無限的,是永遠不會多余的。反之,就是對設計家而言,他也無法成就他最有價值的構想,盡管也許他是個想象力非常豐富的人。因為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藝術含量是那些只會耍耍小聰明、搞點雕蟲小技的人無法提供的。<br>必須明了一點,現代藝術和現代設計并非否認一切傳統(tǒng)的胡作非為。創(chuàng)意是其出發(fā)點,藝術含量是其靈魂,而技巧是其構建的手段。<br>本書第一部分色彩學概要和第三部分水粉靜物由劉萍執(zhí)筆,其余部分由陳偉南執(zhí)筆。作品不署名者為作者所作。本書是《線的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的姐妹篇。最后,特向程洪迪、亞男、召男先生致謝。程先生把作者的大部分作品拍攝成圖片供制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