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喬,1954年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1983年至今在北京日報社當編輯、記者。現(xiàn)為《北京日報》編委、《理論周刊》主任,高級編輯。著有《行業(yè)神崇拜——中國民眾造神運動研究》、《中國的師爺》、《清代官場百態(tài)》、《不今不古集》、《文史拾荒》,主編過《公案舊案疑案——史家談古論今》、《書趣文趣理趣——學人書話》、《中國現(xiàn)爺名著叢書》等。如今世面上,歷史隨筆的書籍可謂多矣。但真正有份量的并不多,前幾年,一本《晚清七十年》一直在民間流行,超過者幾乎沒有。中國寫歷史隨筆的學者不少,為什么總不能“流行”幾本呢?其中,沒能帶給讀者以思考、震撼是關鍵。前一陣子,福建人民出版社推出一套歷史隨筆“春秋文叢”,雖然沒有《晚清七十年》流行,但以其春秋筆法,“維我上所戲弄”,寫得著實引人反思,值得一閱。加盟者都不是歷史學專家,但卻能站在較遠、較廣的視野上看清歷史。北京日報社的李喬就是這樣一位作者。李喬的《烈日秋霜》列“春秋文叢”第二輯。其中關于“清代”隨筆的一些文章尤為引人關注。李喬在《說清代京官的“窮”》一文中介紹了清代京官特有的“窮”,京官原本富裕,但他們大多追求奢華生活,還要應付官場之“禮節(jié)開銷”,自然也就窮起來了。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晚近士大夫習于聲色,群以酒食征逐為樂,而京師尤甚……”追求奢華生活,這似乎是為官者的通病。至于官場的“禮節(jié)開銷”,那更是司空見慣。逢年過節(jié),大大小小喜事喪事,送禮自然是少不了了。為官的訣竅之一就在于此。這樣折騰下來,難怪為官者“窮”矣。一些為官者因為自己“窮”,無法滿足“日?!遍_銷,就想盡辦法斂財。而窮又能獨善其身者,為數(shù)不多呀!想想,如今的社會,雖然為官者大多受過清貧、艱苦奮斗的思想教育,但總有些人就是不想清貧。習于身色者不少,逢迎拍馬、送禮者也不是少數(shù)。前不久,江蘇一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倒臺,送禮者中,有一交通廳廳長。這位廳長想進入省級領導后備名單中,一口氣就給組織部長送了200萬。還只是后備名單,如果真的進入考核提拔時,真不知道要送多少。一個交通廳長怎樣能一口氣拿出200萬呢?不就是長期斂財所得嘛。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有許多是我們應該繼承和發(fā)揚光大的。但其追求奢華,逢迎巴結,講求“禮術”卻是不能提倡的?,F(xiàn)如今,我們天天在講艱苦奮斗,講任人唯賢,反對金錢交易,為官者確要明白其中的意義,身體力行呀!為官者“窮”,窮在俸祿不足以支付龐大的開銷——這似乎是一種事實。李喬在另一篇文章《說清代京師胥吏的“富”》中,給讀者道出了另一可怕的現(xiàn)象是:為官窮,而吏富。也就是說當官的人窮,而當差的人卻很富有。這看似不可理解,但細細想來,卻也符合事實。當差的富,富在貪。徐珂在《清稗類鈔》中說:“胥吏。公家所用掌理案犢之吏也。各治其房科之事,俗稱之曰書辦?!闭驗槠洹罢评戆笭佟?,“治房科之事”,手中之權可謂不小。對比現(xiàn)在,也有類似現(xiàn)象。下級為了見上級、巴結上級,往往先賄賂上級秘書等身邊的人;添置辦公用品,具體經辦人,往往撈到不少好處……這一兩年,秘書、打雜的倒臺也不是少數(shù)。是誰給這些秘書、當差的、打雜的那么大的權力呢?說白了就是一些不正常的用人機制造成的。為了靠近領導,為了好辦事、辦好事,就先給這些“書辦”者予好處?!皶k”者剛開始從事差事時,大多還能講點原則,或者膽子還比較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逐漸學會了收斂錢財,以為自己將來的仕途打點之用。更有甚者,對賄賂可謂來者不拒。就這樣,成就了他們的富裕。李喬也許有心,也許無意,他把這些歷史的現(xiàn)實呈現(xiàn)到了讀者面前。我們透過其中的描述,看到了卻是影響至今的影子。當然,歷史不可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重復,時代總在前進,社會總在發(fā)展。但描述它,記載它,應該對今天的社會有所警示、有所反思,尤其是相對于歷史隨筆的寫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