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xué)藝術(shù)小說外國小說艾凡赫

艾凡赫

艾凡赫

定 價:¥24.80

作 者: (英)瓦爾特·司各特(Walter Scott)著;王天明譯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叢編項: 譯林世界文學(xué)名著
標 簽: 其他小說

ISBN: 9787806576526 出版時間: 2004-05-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shù): 54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瓦爾特·司各特是英國19世紀著名的歷史小說家和詩人?!栋埠铡窋⑹隽蓑T士艾凡赫為囚禁在外的英王理查回國重新執(zhí)政而建功立業(yè)的故事。在宏偉的歷史畫面構(gòu)成的大背景下,血與火的戰(zhàn)場,騎士與美女傳奇式的愛情,得到了栩栩如生的演繹。除了艾凡赫,書中還成功地塑造了英勇善戰(zhàn)的英王理查和俠肝義膽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等著名歷史人物的形象。瓦爾特·司各特(1771—1832)是歐洲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的“第一人”,但他的本意是做英國詩壇的“第一人”,他與他的偶像拜倫一樣都是“跛足”(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而跛腳,終生殘廢,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zhàn)勝殘疾,學(xué)會騎馬狩獵),也由于拜倫的橫空出世,使他產(chǎn)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感,于是“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投身小說創(chuàng)作,結(jié)果使小說在他手中成為“一種劃時代的現(xiàn)象”(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xué)史》)。他自己也不無自詡地說過,即使最差勁的小說也比歷史家、道德家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更能找到讀者。司各特的個人努力使他成為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前30年內(nèi)鼎鼎大名的“大師”級小說家。司各特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作為一個終生保守的“蘇格蘭愛國主義者”(而不是英格蘭),他對蘇格蘭文化終生癡迷,尤其心儀“中世紀民間英雄傳說”。這使他從1814年到1832年去世為止,共創(chuàng)作近三十部歷史小說,相當于1800年英國一年的小說總量。這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以其出生地蘇格蘭為背景,只有少數(shù)幾部取材于英格蘭歷史,《艾凡赫》就是其中之一,但卻是司氏最著名、也最富爭議的的一部,因為該歷史小說的取材已經(jīng)不再是“筆筆有出處”的“歷史”,反而是“處處皆虛構(gòu)”的小說了。這在一個長期有著小說“史傳”傳統(tǒng)、連純虛構(gòu)小說都要打上“傳記烙印”以示真實可信的國家(如菲爾丁的《湯姆·瓊斯》、《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將帝王貴族信史故意“歪曲”成“故事”自然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韙。雨果曾經(jīng)用三句話概括了司各特的成就,說:“司各特把歷史的偉大燦爛,小說的趣味和編年史的那種嚴格的精確結(jié)合了起來?!爆F(xiàn)在看來,這句話中“編年史的精確”對《艾凡赫》而言肯定是言過其實了,而“小說的趣味”倒的確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迄今有些批評家還為此耿耿于懷,說《艾凡赫》“突然背離了蘇格蘭,背離了最近人們記憶猶新的歷史”(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xué)史》)。本書主要是根據(jù)中世紀民間傳說,講述獅心王查理在十字軍東征失敗之后回到國內(nèi),在身邊只有艾凡赫等寥寥無幾的舊將的情況下,幾乎是單槍匹馬蕩平國內(nèi)叛亂并重登王位的英雄故事。依據(jù)他“事情發(fā)生在同一個人身上,他的離奇情節(jié)往往互相聯(lián)系在一起”(《英國作家論文學(xué)》)的原則,司各特在書中圍繞著獅心王短暫的“國內(nèi)之旅”設(shè)置了三個主要情節(jié),賦予了獅心王歷史上沒有的神勇、英明和大智慧。一是阿什貝比武,初步刻畫獅心王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的勇武形象。二是攻打托奎爾斯通城堡,展現(xiàn)獅心王豪俠仗義、慷慨談笑的另一面。他幾乎憑一己之力就將傳奇中的綠林好漢羅賓漢等收為己用、不經(jīng)意間拿下城堡。第三則是圍繞“圣殿騎士團比武”,描寫他解決歷史遺留的“諾曼底征服者”與“撒克遜貴族”敵對派的矛盾,同時將圖謀不軌的“圣殿騎士團”趕出英國、徹底消除了國內(nèi)統(tǒng)治的隱患。如此文治武功,幾乎是將歷史上好勇無謀、昏聵愚頑的“武夫”美化成了一位不世出的“英明君主”。理查在小說中無疑是最為光彩照人的形象,關(guān)于黑甲騎士戰(zhàn)斗場面的描寫總是書中最為動人的片段,他在阿什貝比武時的表現(xiàn)更是不同凡響:……一個身材高大,穿一身黑盔黑甲的勇士……似乎一直對比武的事興趣不大。有人攻打他,他便招架一下,既不想乘勝追擊對手,也不主動攻擊他人……但是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他的頭領(lǐng)處境危急,這位武士突然間一改他那懶洋洋的作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上前去助陣……牛面將軍舉起了劍,已向他逼近。但是劍還沒砍下,黑甲騎士的劍已擊中他的頭部,又斜著擦過亮晶晶的帽盔,幾乎以同等的力量劈向戰(zhàn)馬的護面甲。在這猛烈的一擊下,牛面將軍和馬一齊倒地,人和馬都失去了知覺?!昂诩讘邢x”隨即掉轉(zhuǎn)馬頭,奔向科寧斯堡的阿特爾斯坦。由于在攻打牛面將軍時自己的劍已經(jīng)斷裂,他從撒克遜大個子手中奪下了戰(zhàn)斧,仿佛舞動他用慣的武器般隨手一揮,將戰(zhàn)斧砍向阿特爾斯坦的盔頂,立即將他擊得不省人事,倒在地上……這位騎士打完以后,又是一副沒精打采的神氣了。他若無其事地又回到了賽場的北端……在這樣的描摹中,獅心王就像中國評書《趙匡胤演義》中一條虬龍棍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宋太祖趙匡胤一樣,如入無人之地、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君臨天下的“梟雄”氣概讀來令人神往。司各特無疑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并不滿足于單純的直接描寫。為了狀寫?yīng){心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豪俠作風”,他在敘事結(jié)構(gòu)上也是煞費苦心,采用設(shè)置懸念、制造驚奇的辦法,在出場次序上就吊足讀者的“胃口”,先是奴仆葛斯和汪八在路上遇到圣殿騎士布賴恩·布瓦吉貝爾(背叛獅心王的十字軍騎士);而后女主人公羅文娜出場,提及跟隨獅心王遠征的十字軍騎士艾凡赫,使獅心王漂泊異國、杳無音訊的消息開始為讀者所知(布瓦吉貝爾對羅文娜的垂涎欲滴,既為下文艾凡赫與其比武埋下“伏筆”,也點出“圣殿騎士團”道德淪喪,為最后被獅心王驅(qū)逐安排了契機);接著艾凡赫以“朝圣者”的身份在塞德里克家中出場,獲得猶太人以撒的幫助,借得盔甲和馬匹參加阿什貝比武。在連敗強敵之后,獅心王這才“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不肯完全吐露身份,實際上前面對艾凡赫勇悍的描寫,都成了獅心王的襯托。不惟如此,作者還不停變換敘事角度,使對獅心王的描寫更加跌宕生姿。如攻打托奎爾斯通城堡的戰(zhàn)役中,司各特借少女麗貝卡之口,以旁觀者的口吻為傷病不起的艾凡赫現(xiàn)場轉(zhuǎn)述黑甲騎士獨抗強敵的廝殺。麗貝卡又向外一望,馬上驚叫起來:“神圣的先知啊!牛面將軍和黑甲騎士在缺口面對面搏斗呢……上帝啊,幫幫被壓迫被囚禁的人吧!”接著她發(fā)出了一聲尖叫,大喊道:“他倒下了!他倒下了!”“誰倒下了?”艾凡赫大聲問,“看在我們圣母的分上,快告訴我誰摔倒了!”“黑甲騎士,”麗貝卡有氣無力地答道,但立即又興高采烈地大聲喊起來,“哦,不……哦,不!光榮歸于主耶和華!他又站起來了,又戰(zhàn)斗了,好像他一條胳膊有二十個人的力氣似的。他的劍斷了——他從一個莊戶人手里奪過一把戰(zhàn)斧——他一斧接著一斧,緊逼著牛面將軍。大個子彎下了腰,步伐蹣跚,就像一棵給樵夫砍得搖搖欲墜的橡樹——他倒下去了——他倒下去了!”“牛面將軍嗎?”艾凡赫喊道?!皩?,是牛面將軍!”“沒有!”麗貝卡大聲呼喊著回答,“他們戰(zhàn)斗得很英勇。黑甲騎士提著他巨大的戰(zhàn)斧逼近了邊門——他把門劈得響聲如雷,蓋過了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石頭和圓木冰雹般向這位勇士打下來,可是他只把它們當做是飛絮鴻毛!”作者在這兒改變了一貫的全知全能的視角,讀者與艾凡赫一樣蒙在鼓里,產(chǎn)生一種特別的“間離”(布萊希特語)效果,使戰(zhàn)場更加顯得驚心動魄,獅心王的勇悍如在眼前,整個敘事節(jié)奏非??於o湊,充滿了想像的張力,盡管這樣的敘述在今天已不新鮮,但在當時卻恰如司各特對拜倫的評價,是一種“天才的獨創(chuàng)”。當然,司各特由于寫作速度太快(據(jù)說比巴爾扎克還快),有時純憑即興發(fā)揮,難免有白璧瑕疵,譬如在書中每次正面人物陷入危機時,總有人來報信,有“程咬金”適時半路殺出,缺少起碼的必然邏輯。尤其是塞德里克、羅文娜、麗貝卡等人正巧分別身處死境時,“正好”獅心王開始進攻城堡,如此巧合令人瞠目,而且說打就打,綠林好漢自發(fā)解救素不相識的受難者。阿特爾斯坦的死而復(fù)活也是一例,盡管司各特解釋說是“迫于出版商的壓力”,也不能自圓其說。類似這樣把復(fù)雜問題簡單化處理的例子,書中比比皆是,當然最明顯的就是獅心王關(guān)鍵時刻宣布“朕即國王”——就像《戲說乾隆》中的一聲“圣旨到”,然后江湖好漢們立即納頭便拜,頂禮如儀,完成對綠林的“收復(fù)”,獅心王便大功告成。所以,批評家們因此常常詬病司各特,有人認為“瓦爾特·司各特的小說要比菲爾丁的作品遜色得多,其原因是司各特的小說缺少藝術(shù)的最高特性,及哲思與道德”。也有論者說他“使用了令人難以置信的浪漫主義手法,不偏不倚地美化了封建地主、掠奪成性的十字軍士兵”(安妮特·T.魯賓斯坦:《英國文學(xué)的偉大傳統(tǒng)》),完全沒有顧及貴族地主與農(nóng)民、盜匪之間的矛盾,反而營造了羅賓漢反對部分貴族而效忠獅心王的虛幻浪漫圖景。這實際上反映了司各特創(chuàng)作觀中的“王權(quán)中心主義”,適應(yīng)英格蘭“君主立憲”、“王權(quán)合法”的現(xiàn)實需要,這也是司各特作品中前所未有的“英格蘭中心”傾向(以前多從“蘇格蘭中心”的立場,反對英格蘭國家主義和工業(yè)文明)。這是17世紀新古典主義的原則在英國的遺留,是19世紀初浪漫主義運動最竭力要破除的“文學(xué)動機”。盡管司各特的小說在相當程度上啟發(fā)了法國的一大批浪漫主義大師,但他終究算不上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浪漫主義小說家,因為他缺少內(nèi)在的反抗精神?,F(xiàn)實中的司各特政治上是英國保守黨(輝格黨)的一分子,經(jīng)濟地位上是蘇格蘭的“地主”,而不是蘇格蘭農(nóng)民。他一得到稿酬,就立即在他新建立的艾德茨福德莊園上重新扮演起半封建地主的角色。他陶醉于蘇格蘭民間文化,也包括封建家奴制度——他在《艾凡赫》中著力刻畫的汪八就拒絕離開塞德里克,寧愿終生保持自己的家奴身份。所以“司各特式”的家長制田園牧歌生活是大可玩味的。

作者簡介

  瓦爾特·司各特(1771—1832)是歐洲創(chuàng)作歷史小說的“第一人”,但他的本意是做英國詩壇的“第一人”,他與他的偶像拜倫一樣都是“跛足”(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癥而跛腳,終生殘廢,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zhàn)勝殘疾,學(xué)會騎馬狩獵),也由于拜倫的橫空出世,使他產(chǎn)生“既生瑜,何生亮”之感,于是“識時務(wù)者為俊杰”,投身小說創(chuàng)作,結(jié)果使小說在他手中成為“一種劃時代的現(xiàn)象”(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xué)史》)。他自己也不無自詡地說過,即使最差勁的小說也比歷史家、道德家和詩人的創(chuàng)作更能找到讀者。司各特的個人努力使他成為英國18世紀末、19世紀前30年內(nèi)鼎鼎大名的“大師”級小說家。司各特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作為一個終生保守的“蘇格蘭愛國主義者”(而不是英格蘭),他對蘇格蘭文化終生癡迷,尤其心儀“中世紀民間英雄傳說”。這使他從1814年到1832年去世為止,共創(chuàng)作近三十部歷史小說,相當于1800年英國一年的小說總量。這其中絕大多數(shù)是以其出生地蘇格蘭為背景,只有少數(shù)幾部取材于英格蘭歷史,《艾凡赫》就是其中之一,但卻是司氏最著名、也最富爭議的的一部,因為該歷史小說的取材已經(jīng)不再是“筆筆有出處”的“歷史”,反而是“處處皆虛構(gòu)”的小說了。這在一個長期有著小說“史傳”傳統(tǒng)、連純虛構(gòu)小說都要打上“傳記烙印”以示真實可信的國家(如菲爾丁的《湯姆·瓊斯》、《大偉人江奈生·魏爾德傳》),將帝王貴族信史故意“歪曲”成“故事”自然是冒了天下之大不韙。雨果曾經(jīng)用三句話概括了司各特的成就,說:“司各特把歷史的偉大燦爛,小說的趣味和編年史的那種嚴格的精確結(jié)合了起來?!爆F(xiàn)在看來,這句話中“編年史的精確”對《艾凡赫》而言肯定是言過其實了,而“小說的趣味”倒的確有過之而無不及,甚至迄今有些批評家還為此耿耿于懷,說《艾凡赫》“突然背離了蘇格蘭,背離了最近人們記憶猶新的歷史”(安德魯·桑德斯:《牛津簡明英國文學(xué)史》)。

圖書目錄

暫缺《艾凡赫》目錄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