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自動化技術、計算技術電路與電子技術

電路與電子技術

電路與電子技術

定 價:¥22.00

作 者: 張正明主編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高等學校通用教材
標 簽: 電力技術

ISBN: 9787810773577 出版時間: 2003-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29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部分。第1部分為電路理論,主要包括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電路的分析方法、單相正弦交流電路、三相交流電路和電路的暫態(tài)分析等基本內(nèi)容。第2部分為模擬電子技術,主要包括半導體二極管、穩(wěn)壓管及直流穩(wěn)壓電路,半導體三極管、場效應管及各類放大電路,負反饋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電路和正弦波振蕩電路等內(nèi)容。最后1章為數(shù)字電子技術的基本內(nèi)容。<br>本書可作為計算機以及各非電類專業(yè)本、??茖W生學習電路與電子技術(少學時)課程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暫缺《電路與電子技術》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電路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定律
  1.1  電路及模型
  1.1.1  電路的作用及組成
  1.1.2  實際電路及電路模型
  1.2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及正方向
  1.2.1  電  流
  1.2.2  電  壓
  1.2.3  電動勢
  1.2.4  功  率
  1.3  電路的工作狀態(tài)
  1.3.1  電路開路工作狀態(tài)
  1.3.2  電路短路工作狀態(tài)
  1.3.3  電路有載工作狀態(tài)
  1.3.4  電路元件額定值
  1.4  歐姆定律
  1.4.1  歐姆定律
  1.4.2  含源支路歐姆定律
  1.4.3  廣義的歐姆定律
  1.5  基爾霍夫定律
  1.5.1  基爾霍夫定律綜述
  1.5.2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I
  1.5.3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
  1.6  電位的概念及計算
  1.6.1  電位的概念
  1.6.2  電位的計算
  1.6.3  電子電路中電路圖的習慣畫法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2章  電路的分析方法
  2.1  電阻的等效變換
  2.1.1  電阻的串聯(lián)及分壓
  2.1.2  電阻的并聯(lián)及分流
  2.1.3  電阻混聯(lián)及電壓、電流的計算
  2.1.4  電阻的星形/三角形連接及等效變換
  2.2  電壓源、電流源及其等效變換
  2.2.1  電壓源特性
  2.2.2  電流源特性
  2.2.3  電壓源、電流源的等效變換
  2.3  支路電流法
  2.3.1  定  義
  2.3.2  支路電流法分析步驟
  2.4  網(wǎng)孑L電流法
  2.4.1  定  義
  2.4.2  網(wǎng)孑L電流法分析步驟
  2.5  節(jié)點電壓法
  2.5.1  定  義
  2.5.2  節(jié)點電壓法分析步驟
  2.5.3  彌爾曼定理
  2.6  疊加定理
  2.6.1  疊加定理
  2.6.2  幾點討論
  2.7  戴維寧定理
  2.7.1  問題的提出
  2.7.2  戴維寧定理
  2.8  受控源和含受控源電路的分析
  2.8.1  受控源
  2.8.2  含受控源電路的分析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3章  正弦交流電路
  3.1  正弦交流電量及數(shù)學模型
  3.1.1  正弦交流電的數(shù)學模型及其參考方向
  3.1.2  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物理意義
  3.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1  正弦量與旋轉(zhuǎn)相量
  3.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3.2.3  正弦量的簡單相量運算
  3.3  電阻、電感及電容元件
  3.3.1  電阻元件
  3.3.2  電感元件
  3.3.3  電容元件
  3.4  R、L、C元件的正弦交流電路
  3.4.1  電阻元件的交流電路
  3.4.2  電感元件的交流電路
  3.4.3  電容元件的交流電路
  3.5  正弦交流電路的相量圖分析
  3.5.1  RLC串聯(lián)電路的相量圖分析
  3.5.2  RLC并聯(lián)電路的相量圖分析
  3.5.3  RLC混聯(lián)電路的相量圖分析
  3.6  簡單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
  3.6.1  復阻抗Z及復導納
  3.6.2  復阻抗的串聯(lián)及分壓計算
  3.6.3  復阻抗的并聯(lián)及分流計算
  3.6.4  復阻抗的混聯(lián)及電路計算
  3.7  復雜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與計算
  3.8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
  3.8.1  正弦交流電路中的功率
  3.8.2  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
  3.9  電路中的諧振
  3.9.1  串聯(lián)諧振
  3.9.2  并聯(lián)諧振
  3.10  周期性非正弦交流電路
  3.10.1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分解
  3.10.2  線性電路對非正弦周期激勵信號的分析方法
  3.10.3  周期性非正弦量的有效值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4章  三相電路
  4.1  對稱三才目電源電壓
  4.1.1  三相電源的特性
  4.1.2  三相電源的連接
  4.2  三相負載的星形連接
  4.2.1  星形連接的電路
  4.2.2  負載對稱的三相星形電路
  4.2.3  負載不對稱的三相星形電路
  4.3  三才目負載的三角形連接
  4.3.1  負載三角形連接的三相電路
  4.3.2  負載三角形連接電路中的電壓關系
  4.3.3  負載三角形連接電路中的電流關系
  4.4  三相電路的功率
  4.4.1  一般三相電路功率
  4.4.2  負載對稱三相電路功率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5章  電路的暫態(tài)分析
  5.1  換路定則及換路中電量初始值的確定
  5.1.1  換  路
  5.1.2  換路定則
  5.1.3  換路后瞬間電量初始值的確定
  5.2  一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2.1  RC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2.2  RL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3  一階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5.3.1、RC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5.3.2  RL電路的零狀態(tài)響應
  5.3.3——階電路零狀態(tài)響應的規(guī)律
  5.4  一階電路的全響應
  5.4.1  全響應的經(jīng)典分析法
  5.4.2  一階電路全響應的三要素分析法
  5.5  階躍函數(shù)與階躍響應
  5.5.1  階躍函數(shù)
  5.5.2  階躍響應
  5.6  二階電路的零輸入響應
  5.6.1  二階電路零輸入響應電路及初態(tài)
  5.6.2  電路微分方程的建立
  5.6.3  電路微分方程解的分析討論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6章  半導體二極管及其應用
  6.1  半導體基礎知識
  6.1.1  本征半導體
  6.1.2  雜質(zhì)半導體
  6.1.3  PN結及其單向?qū)щ娦?br />  6.2  半導體二極管
  6.2.1  二極管的構成
  6.2.2  伏安特性
  6.2.3  主要參數(shù)
  6.2.4  應  用
  6.3  穩(wěn)壓二極管
  6.3.1  穩(wěn)壓管的伏安特性
  6.3.2  穩(wěn)壓管的主要參數(shù)
  6.4  整流、濾波及穩(wěn)壓電路
  6.4.1  單相半波整流電路
  6.4.2  單才目橋式整流電路
  6.4.3  電容濾波電路
  6.4.4  電感濾波電路
  6.4.5  穩(wěn)壓電路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7章  半導體三極管及放大電路
  7.1  晶體三極管
  7.1.1  結構和類型
  7.1.2  電流放大原理
  7.1.3  晶體管共射特性曲線
  7.1.4  主要參數(shù)
  7.1.5  晶體管的微變等效電路
  7.2  基本放大電路
  7.2.1  基本共射放大電路
  7.2.2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7.2.3  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分析
  7.2.4  阻容耦合放大電路的動態(tài)分析
  7.3  靜態(tài)工作點穩(wěn)定電路
  7.3.1  電路組成和Q點穩(wěn)定原理
  7.3.2  靜態(tài)分析.
  7.3.3  動態(tài)分析.
  7.4  共集電極放大電路
  7.4.1  靜態(tài)分析
  7.4.2  動態(tài)分析
  7.5  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及多級放大電路
  7.5.1  單管共射放大電路的頻率響應
  7.5.2  多級放大電路及級間耦合方式
  7.6  放大電路的負反饋
  7.6.1  四種負反饋形式
  7.6.2  交流負反饋中反饋極性與類型的判別方法
  7.6.3  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7.7  差動放大電路
  7.7.1  直接耦合放大電路的零漂現(xiàn)象
  7.7.2  差動放大電路的工作原理
  7.7.3  差動放大電路輸入、輸出方式及分析計算
  7.7.4  共模抑制比
  7.8  功率放大電路
  7.8.1  主要技術指標
  7.8.2  功放管放大電路工作狀態(tài)
  7.8.3  互補功率放大電路
  7.9  場效應管及其放大電路
  7.9.1  結型場效應管
  7.9.2  絕緣柵場效應管
  7.9.3  微變等效電路
  7.9.4  主要參數(shù)
  7.9.5  放大電路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8章  集成運算放大電路
  8.1  集成運放簡介
  8.1.1  集成運放的組成及圖形符號
  8.1.2  集成運放的電壓傳輸特性
  8.1.3  理想集成運放及其特點
  8.2  集成運放應用于信號運算
  8.2.1  比例運算電路
  8.2.2  加減運算電路
  8.2.3  積分運算電路
  8.2.4  微分運算電路
  8.3  集成運放應用于信號處理
  8.3.1  有源濾波器
  8.3.2  采樣保持電路
  8.3.3  電壓比較器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9章  正弦波振蕩電路
  9.1  自激振蕩
  9.1.1  自激振蕩及條件
  9.1.2  自激振蕩的建立過程
  9.1.3  正弦波振蕩電路的基本組成
  9.2  RC振蕩電路
  9.2.1  電路圖及原理分析
  9.2.2  振蕩的建立及穩(wěn)幅
  9.3  LC振蕩電路
  9.3.1  變壓器反饋式的LC振蕩電路
  9.3.2  LC三點式振蕩電路
  本章小結
  習  題
  第10章  數(shù)字電路基礎
  10.1  數(shù)字脈沖信號
  10.2  基本邏輯門電路
  10.2.1  基本門電路及邏輯功能
  10.2.2  復合門電路及邏輯功能
  10.3  邏輯函數(shù)及數(shù)學表示
  10.3.1  邏輯代數(shù)及運算法則
  10.3.2  邏輯函數(shù)及數(shù)學表示方法
  10.3.3  邏輯函數(shù)表示形式的相互關系
  10.3.4  邏輯函數(shù)的代數(shù)式化簡法
  10.4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10.4.1  組合邏輯電路及特性
  10.4.2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10.5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10.5.1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任務
  10.5.2  組合邏輯電路設計的主要步驟
  10.6  常用組合邏輯電路
  10.6.1  加法器
  10.6.2  編碼器
  10.6.3  譯碼器
  10.7  雙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
  10.7.1  基本R-S觸發(fā)器
  10.7.2  可控R-S觸發(fā)器
  10.7.3  JK觸發(fā)器
  10.7.4  D觸發(fā)器
  10.7.5  T觸發(fā)器
  10.8  寄存器
  10.8.1  數(shù)碼寄存器
  10.8.2  移位寄存器
  10.9  計數(shù)器
  10.9.1  計數(shù)器的分類
  10.9.2  二進制計數(shù)器
  10.9.3  同步十進制計數(shù)器
  10.9.4  —般同步計數(shù)器
  本章小結
  習  題
附錄A  半導體分立器件型號命名方法
附錄B  常用半導體分立器件的參數(shù)
附錄C  常用半導體集成電路的參數(shù)和符號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