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與程序設計程序設計綜合面向對象方法:原理與實踐

面向對象方法:原理與實踐

面向對象方法:原理與實踐

定 價:¥69.00

作 者: (英)Ian Graham著;袁兆山等譯
出版社: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軟件工程技術叢書 對象技術系列
標 簽: 面向對象

ISBN: 9787111111863 出版時間: 2003-03-01 包裝: 膠版紙
開本: 24cm 頁數(shù): 670頁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權威的、獨立于語言的、獨一無二的對象技術百科全書!本書是面向對象領域的經(jīng)典名著之一,將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原理與軟件工程實踐很好地結合起來,覆蓋面廣,可讀性強,是一本集理論與實踐及其多方面應用于一體的好書。本書全面、準確地闡述了面向對象方法。全書分10章,分別介紹面向對象的基本概念、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方法、面向對象和基于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分布式計算、中間件和遷移、數(shù)據(jù)庫技術、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體系結構、模式和組件、軟件和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需求工程中的SOMA方法、過程和項目管理。另有3個附錄給出不確定狀態(tài)下的繼承性、主要的分析和設計方法、UML符號等。各章配有練習,其答案可以在TriReme網(wǎng)站上找到。本書內(nèi)容豐富,可作為大專院校面向對象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研究領域讀者的參考用書。本書是經(jīng)典的面向對象技術著作的最新改版,增加了中間件、組件、Java和UML等新內(nèi)容,反映了當前最新的技術和方法。如果你是一個需要使用對象技術的開發(fā)人員或管理人員,本書將為你提供面向對象技術關鍵的概念、優(yōu)點和陷阱以及其他有關內(nèi)容。閱讀本書將提高你對當今各種面向對象技術和產(chǎn)品的鑒別能力。本書特色◆增加了中間件和遷移策略的詳細章節(jié)◆增加了有關分析和設計最佳實踐的相關內(nèi)容,深入探討了體系結構和模式,并簡述了適用于基于組件開發(fā)的Catalysis方法◆對需求部分的討論重新進行了修訂,詳細講述了SOMA方法◆除了涉及其他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語言之外,還新增了Java◆對于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部分,進行了重大修改以覆蓋新的、日益增加的成熟產(chǎn)品◆增加過程和項目管理的內(nèi)容,包括RUP、OPEN過程以及測試指導方針和UI設計◆新增目錄總結了UML符號和50種面向對象方法的背景概況◆在www.trireme.com網(wǎng)站上配有自檢問題和答案

作者簡介

暫缺《面向對象方法:原理與實踐》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3版前言
第1章   基本概念 1
1.1   歷史背景 2
1.2   什么是面向對象方法 7
1.3   基本術語和思想 7
1.3.1   抽象與封裝 12
1.3.2   繼承 19
1.3.3   封裝. 繼承和面向對象 24
1.4   小結 26
1.5   書目注釋 27
1.6   練習 27
第2章   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和方法的好處 29
2.1   好處 30
2.2   一些問題和缺陷 42
2.3   實例研究 45
2.4   采用策略 46
2.5   小結 49
2.6   書目注釋 51
2.7   練習 51
第3章   面向對象和基于對象的程序
設計語言 52
3.1   面向對象語言 52
3.1.1   Simula 52
3.1.2   Smalltalk及其同源語 54
3.1.3   C 擴展 56
3.1.4   Eiffel 59
3.1.5   Java 61
3.1.6   Object-COBOL 62
3.2   其他具有面向對象特征的語言 63
3.3   函數(shù)式語言和應用式語言 64
3.4   基于AI的系統(tǒng) 68
3.4.1   Lisp擴展 69
3.4.2   其他基于人工智能的開發(fā)系統(tǒng) 71
3.5   對象庫. 應用框架和面向對象的第四代
語言 72
3.6   其他的開發(fā)技術 74
3.6.1   其他語言 74
3.6.2   類型理論和面向對象程序設計 76
3.6.3   通過傳統(tǒng)語言來實現(xiàn)面向對象
程序設計 77
3.7   選擇一種面向對象語言 78
3.8   方向和趨勢 79
3.9   小結 80
3.10   書目注釋 82
3.11   練習 83
第4章   分布式計算. 中間件和遷移 84
4.1   分布式計算和客戶/服務器計算 85
4.1.1   網(wǎng)絡和體系結構的問題 91
4.2   對象請求代理和中間件 93
4.2.1   XML的角色 100
4.3   企業(yè)應用集成 101
4.4   遷移策略 104
4.4.1   面向對象的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IT的協(xié)
同工作 105
4.4.2   用于包裝的數(shù)據(jù)管理策略 107
4.4.3   遷移的實際問題 109
4.4.4   重用現(xiàn)有的軟件組件和軟件包 110
4.4.5   用面向對象分析作為一個出發(fā)點 111
4.4.6   面向對象的分析和基于知識的
原型設計 113
4.4.7   對象技術本來是一種遷移策略 114
4.5   小結 116
4.6   書目注釋 118
4.7   練習 119
第5章   數(shù)據(jù)庫技術 120
5.1   數(shù)據(jù)模型的斷續(xù)歷史 120
5.1.1   早期數(shù)據(jù)庫的缺點 122
5.1.2   關系模型及其作用 125
5.1.3   語義數(shù)據(jù)模型和數(shù)據(jù)分析方法 134
5.2   關系模型的缺點 139
5.2.1   規(guī)范化 140
5.2.2   完整性規(guī)則和業(yè)務規(guī)則 141
5.2.3   空值 141
5.2.4   抽象數(shù)據(jù)類型和復雜對象 141
5.2.5   遞歸查詢 142
5.3   實體—關系數(shù)據(jù)庫和演繹數(shù)據(jù)庫 142
5.3.1   實體—關系數(shù)據(jù)庫 143
5.3.2   演繹數(shù)據(jù)庫 143
5.4   對象—關系數(shù)據(jù)庫 144
5.5   查詢語言 147
5.6   什么是面向對象的數(shù)據(jù)庫 148
5.7   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的好處 154
5.7.1   使用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所帶來的
好處 154
5.7.2   豐富語義能力所帶來的好處 154
5.7.3   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本身的好處 155
5.7.4   使用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方面的問題 157
5.8   OODB產(chǎn)品綜述 158
5.8.1   商用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 159
5.8.2   其他有影響的產(chǎn)品和項目 164
5.9   對象數(shù)據(jù)庫的參照完整性 167
5.10    面向對象數(shù)據(jù)庫的應用 169
5.11   戰(zhàn)略性考慮 172
5.12   小結 172
5.13   書目注釋 174
5.14   練習 176
第6章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177
6.1   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方法的歷史 177
6.2   軟件工程 181
6.2.1   職責驅動方法與數(shù)據(jù)驅動方法 185
6.2.2   翻譯式方法與細化方法 186
6.3   使用UML的面向對象分析與設計 186
6.3.1   對象結構 190
6.3.2   使用用況來發(fā)現(xiàn)類型 197
6.3.3   不變量與規(guī)則集 203
6.3.4   不變量和封裝 212
6.3.5   狀態(tài)模型 219
6.3.6   轉向組件設計 222
6.3.7   設計過程 228
6.3.8   編制模型文檔 229
6.3.9   實時擴展 229
6.4  標識對象 231
6.4.1  知識與分類理論的基本原理 233
6.4.2  任務分析 236
6.4.3  Kelly網(wǎng)格 240
6.5   CASE工具 243
6.6   小結 244
6.7   書目注釋 245
6.8   練習 245
第7章   體系結構. 模式和組件 247
7.1   軟件和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 247
7.2   模式. 體系結構和去耦設計 259
7.3   設計組件 278
7.3.1   要求靈活性的組件 280
7.3.2   大規(guī)模的連接器 281
7.3.3   將業(yè)務模型映像到實現(xiàn) 282
7.3.4   業(yè)務組件和庫 283
7.4   小結 286
7.5   書目注釋 287
7.6   練習 287
第8章   需求工程 289
8.1   需求工程的研究方法 289
8.2   需求工程與系統(tǒng)規(guī)格說明 294
8.3   縮小大型問題的范圍—任務網(wǎng)格 302
8.4   發(fā)現(xiàn)業(yè)務目標和優(yōu)先權 304
8.5   代理. 會話和業(yè)務過程 305
8.5.1   業(yè)務過程模型 306
8.5.2   活動圖和業(yè)務過程建模 311
8.6   從會話到任務及用況 312
8.7   從任務對象模型到業(yè)務對象模型 320
8.8   無縫性 325
8.9   用況生成的三段論模式 329
8.10   保證場景的完整性 330
8.11   任務關聯(lián)集和順序圖 331
8.12   可執(zhí)行的規(guī)格說明和模擬 336
8.13   組織和舉行需求研討會 338
8.13.1   研討會接納的角色 339
8.13.2   哪些人員應該參加研討會 340
8.13.3   選擇一個場所 342
8.13.4   研討會后勤 342
8.13.5   研討會組織者和助理人員的
一覽表 344
8.13.6   會議助理人員的技巧 346
8.13.7   誰應該做會議記錄 347
8.13.8   舉辦一個研討會 348
8.13.9   在研討會的環(huán)境中使用面談技術 351
8.14   小結 352
8.15   書目注釋 352
8.16   練習 353
第9章   過程和項目管理 355
9.1   為什么要遵循一個過程 355
9.2   一種面向對象方法必須做些什么 357
9.3   經(jīng)典的生命周期模型 360
9.3.1   瀑布模型. V模和X模型 360
9.3.2   螺旋模型 361
9.3.3   噴泉模型和MOSES 362
9.3.4   分形. 海螺和彈子機 364
9.4   研討會. 時間框和演化開發(fā) 364
9.5   過程和產(chǎn)品生命周期模型 369
9.5.1   面向對象生命周期模型 370
9.5.2   Objectory和RUP 372
9.5.3   OPEN過程框架 374
9.6   一個契約驅動的過程模型 374
9.7   契約驅動過程的細節(jié) 381
9.7.1   項目啟動階段和活動 382
9.7.2   需求活動 383
9.7.3   分析加工活動 388
9.7.4   時間框規(guī)劃活動 390
9.7.5   一個時間框內(nèi)的開發(fā):構造活動 392
9.7.6   設計活動 394
9.7.7   程序設計活動 397
9.7.8   測試活動 398
9.7.9   用戶評審和UAT活動 399
9.7.10   合并. 協(xié)同. 重用和文檔編制 400
9.7.11   評估和重用評估活動 402
9.7.12   實現(xiàn)規(guī)劃活動 405
9.7.13   開發(fā)規(guī)劃和資源規(guī)劃活動 406
9.7.14   領域建模和中心庫管理活動 409
9.7.15   故障修補活動 410
9.7.16   一般的項目管理任務和問題 411
9.7.17   項目角色和職責 417
9.8   重用管理 419
9.9   度量和過程改進 422
9.9.1   度量 422
9.9.2   過程改進 429
9.10    用戶界面設計 430
9.10.1   設計HCI 431
9.10.2   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 434
9.10.3   HCI設計原則 436
9.10.4   用戶界面設計的指導方針 441
9.11   測試 449
9.12   小結 450
9.13   書目注釋 450
9.14   練習 452
第10章   應用 453
10.1   Web應用 453
10.2   其他商業(yè)應用 455
10.2.1   圖形用戶界面 455
10.2.2   模擬 456
10.2.3   地理信息系統(tǒng) 456
10.2.4   并發(fā)系統(tǒng)和并行硬件 458
10.2.5   其他應用 460
10.3   專家系統(tǒng). 人工智能和智能代理 462
10.3.1   黑板和參與者系統(tǒng) 465
10.3.2   神經(jīng)網(wǎng)絡和并行計算 467
10.3.3   智能代理 471
10.4   前景展望 478
10.5   小結 484
10.6   書目注釋 484
附錄A   模糊對象:不確定狀態(tài)下的
繼承性 486
附錄B  基本的分析和設計方法 515
附錄C   UML表示法摘要 576
術語表 586
參考文獻與參考書目 598
名字索引 628
主題索引 63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