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將近千頁的煌煌巨著雖在民間流傳不衰,卻被正統(tǒng)文學史所全然漠視。難怪百余年后,陳寅恪先生寫《論再生緣》時不能不感嘆說:"陳端生以絕代才華之女子,竟憔悴憂傷而死,身名淹沒,百余年后,其實跡幾不可考見",他以一位舉世聞名的杰出學者而認同于陳端生的通俗彈詞,他說:"論詩我亦彈詞體",并為陳端生"彤管聲名終寂寂",而"望悵千秋淚濕巾"。是他,最先給了《再生緣》極高的評價。《再生緣》是陳端生少女時代的作品,前十六卷寫于十八、九歲,也就是1768年至1770年間,其中第一至九卷寫于北京外廊營救舊宅,第九卷至第十六卷寫于山東登州父親官邸。1770年陳端生母親病逝,1771年其祖父亦病亡,陳端生全家從登州回到原籍杭州。按當時禮制,陳端生應守母喪及祖父喪各三年。因此在1770年至1772年間不能談嫁娶,端生結婚時已是二十三歲,較之一般婦女多在二十歲以前結婚,實為晚嫁。從陳端生在《再生緣》第十七卷六十五回首節(jié)的自序來看,她的婚姻生活是愉快的:"幸賴翁姑憐弱質,更忻夫婿是儒冠。挑燈伴讀茶聲沸,刻燭催詩笑語聯(lián)。"范菼的突然被發(fā)配邊疆,對陳端生是沉重的打擊,以至"從此心傷魂杳渺,年來腸斷意尤煎"、"日坐愁城凝血淚,神飛萬里阻風煙。"這些人生遭際使陳端生停筆十二年,直至1784年,才又續(xù)寫《再生緣》,這時她已是歷盡滄桑的中年女性,過去不到三年寫了十六卷,如今一卷寫了整一年,正如她自己所說,早已不是"拈毫弄墨舊時心"了?!对偕墶肥且徊颗藢懡o女人看的關于女人的作品,是當時勃發(fā)的眾多女作家所寫的許多長篇彈詞中的一部。彈詞是一種講唱文學,導源于唐代?"變文","變文"多以說唱相兼、散韻結合的形式講述宗教故事,以七字句為主。彈詞在變文的基礎上吸收了南方地區(qū)流行曲調,演唱時以三弦、琶琵、月琴等弦索樂器伴奏,有講有唱。講詞為口語散文,唱詞則多為七字句韻文,也有十字句,或加三言襯字的。內容則多為細膩繁富的言情故事,也有一部分寫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