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代中后期,中國通俗小說的創(chuàng)作出現了一個新的流派——兒女英雄小說。其代表作,就是《兒女英雄傳》。出身于八旗世家的文康,在晚年最窮愁無聊的時候,寫了一部圓滿的故事。他不滿足于英雄的使氣角力和兒女的詩簡傳情,把英雄兒女、大賢大圣的品格集于他心愛的人物十三妹身上,而讓少年公子安驥讀書應試,科場連捷,最終位極人臣,盡享人間富貴。《兒女英雄傳》的“特別長處,在于方語的生動,漂亮,俏皮,詼諧有風趣。”文康用北京方言來寫作,加進大量的活的方言土語。那種活潑、傳神、風趣、俏皮,常常令讀者忘卻了其創(chuàng)作思想的迂庸膚淺,而陶醉于精彩的語言所帶來的愉快之中了。小說中人物的談話,寫得更是出色。文康一定是仔細揣摩過生活中各色人物的口氣、姿態(tài)以及心理活動,所以寫出來的對話是人有其聲,聲有其態(tài),用“傳神”二字來形容,真是最恰當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