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shù)工業(yè)技術(shù)輕工業(yè)、手工業(yè)盛世華服

盛世華服

盛世華服

定 價:¥26.00

作 者: 安毓英主編
出版社: 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服裝 服裝量裁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01928439 出版時間: 2000-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15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借鑒國外的設計思潮、設計風格、流行趨勢,充實華服的合理化、個性化“洋為中用”把流行了幾千年的中華服飾文化,帶入更加合理、更加科學化的境地。以創(chuàng)新設計,為讀者推出一款款古韻盎然,又可與洋裝搭配的“時裝”。片斷:衣冠王國1.中華服裝是各民族服裝的結(jié)晶中華服裝自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始,歷經(jīng)幾千年成為世界服飾文化的佼佼者。中國地大物博,民族眾多,在這個大家庭中,各民族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華服飾。中華的服飾文化自創(chuàng)立之始,就與民俗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夏、商以后逐步地建立了冠服制度,平民和貴族有了區(qū)別,但民間的風俗始終伴隨著服飾的發(fā)展。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各民族和睦聚居,其中以漢民族人數(shù)最多,其他民族,如蒙古族分布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遼寧、新疆、黑龍江、吉林、青海、河北、河南、甘肅等地;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甘肅、河南、新疆、青海、云南、河北、山東、安徽、遼寧、北京、內(nèi)蒙古、天津、黑龍江、陜西等地;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肅、云南等地;滿族主要分布在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北京、內(nèi)蒙古等地。漢族和其他各民族生活聚居在全國各省,如新疆、內(nèi)蒙古、云南、廣東、廣西、安徽、湖南、湖北、四川、福建、江西、臺灣、北京、天津、西藏、黑龍江、貴州等省市。長期的共同生活,使得各民族的服飾互相影響,在穿著方式上趨向一體化,但各族又有各族的特色。例如,袍就是中華各民族的共有服裝,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鄂倫春族、達斡爾族、赫哲族、鄂溫克族、維吾爾族、錫伯族、裕固族等等都喜穿袍。還有很多民族雖然喜穿短裝,但不少款式的開襟、中式盤扣、裁剪制作方法等都是相同的。短衣實際上也是袍的一種,袍多半是右開襟,短衣可以是中開襟。《后漢書》中的《輿服志》說“長衣日袍,下至足附;短衣日孺,自膝以上”。據(jù)民俗學家范明三先生考證:“漢文帝為使矛盾緩和,跟匈奴單于約為兄弟時就贈給他‘服繡袷衣、繡拾長孺、錦拾袍各一、比余一(櫛發(fā)具)、黃金飾帶一、黃金署批一(帶鉤)、繡十匹、錦三十匹、赤綈、綠繒各四十匹?!梢娊z綢繡衣跟金首飾是并重的。這是漢影響匈奴之例?!壁w武靈王在軍隊中提倡穿胡服,雖然不一定在民間能普及開來,實際上也是一次民族之間的服飾交流。古代的絲綢之路,是中華服飾文化與西方國家和國內(nèi)各民族的服飾文化大交流。在中國境內(nèi)各民族雜居的現(xiàn)象相當普遍,因此在服飾穿戴上互相影響。例如“三道箍”的穿戴方法,由于羌族、漢族、藏族毗鄰,來往比較多,因而互相影響,但羌族、漢族、藏族本身的穿著仍保留本民族的特色(所謂“三道箍”是:頭上纏頭帕、腰間系著長腰帶、小腿上綁裹腿)。辛亥革命以后,漢族的服飾逐漸改革,主要是受服裝材料發(fā)展的影響。漢族和滿族穿的旗袍,其裝飾由繁瑣逐漸過渡到簡練;男子穿的長袍有貴賤之分,有錢人雖然在裝飾上趨向簡練,但在面料上更為講究,一般的平民也只有穿一件藍布長袍而已。邊遠地區(qū)的各少數(shù)民族,多數(shù)仍保留了比較復雜的裝飾。中華民族的服裝雖然各有特色,但是在主要款式、穿著方式、穿著習慣、穿著風俗等有很大的一致性。因此,華服實際上是中華各民族的共同創(chuàng)造。在華服中,少數(shù)民族的服裝各有特色,都是以當?shù)氐拿褡辶晳T、實用功能、氣候等為服裝穿著的依據(jù)。少數(shù)民族多在邊疆地區(qū)或山區(qū),對服裝色彩的要求比較強烈,因而服裝的色彩和款式豐富多變。時至今日各少數(shù)民族仍然保留了自己民族的傳統(tǒng)服飾,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為了適應當代社會的要求少數(shù)民族的服飾也有了很大的變化。2.滿漢服裝是兩大民族的共同創(chuàng)造滿族進關(guān)以后,在服飾上進行了很大的改革,強迫漢人穿滿族的服飾,留滿人的發(fā)式。當時引起了漢人的強烈反抗,為了緩和滿、漢之間的矛盾,清朝政府推出了“十從十不從”的政策。所謂“十不從”就是“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儒從而道不從,倡從而優(yōu)伶不從,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庇辛诉@樣的政策以后,漢族的服裝在某種情況下得以生存。滿族在服裝的制式上吸收了不少漢族服裝的特色,滿、漢服裝從此逐漸交融,形成了富有中華特色的服裝。特別是辛亥革命以后,長袍穿著方法的發(fā)展、旗袍的改良、中山服的發(fā)明等,更顯出滿、漢人民的聰明才智。3.中華休閑服流變中華服裝中的休閑服,從古至今都在中華服裝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古代的休閑與現(xiàn)代的休閑是一樣的,只是休閑的方式有所區(qū)別?,F(xiàn)代的休閑方式種類很多,休閑假期與古代也不一樣。古代的“休日”就是指假日和休沐日。所謂的休沐是指官吏休息洗浴,也是例行的假日。在假日的時候一般都是“安靜無事”、“清閑少事”、“安靜寡欲”,因此休閑和閑散、閑靜是互相結(jié)合的。在休息閑散時穿的服裝要適合休息閑散的要求,常服和便服也就因此應運而生。中華民族的休閑服由來已久,早在周代“袍”作為一種生活便裝就很普遍了。魏晉南北朝時,男子常穿半袖衫,裹頭巾,插筆于髻,戴肚兜;女子常是杭雙丫髻,穿的衣服是小衫長裙,肩上披有披肩。在服飾方面,他們所穿的多是寬松的,衫領敞開,袒露胸懷,這純屬一種休閑的打扮。漢代的便衣、宋代的便服和涼衫、清代的背心(又稱馬甲、坎肩、背搭、背褡等)、近代的藍大褂、對襟小褂、香云紗小褂等等都是典型的華式休閑服。20世紀三四十年代穿西式服裝的人多起來了,中西合壁的穿著開始流行,如上穿長袍下穿西褲,中式短襖配西服褲,中式上衣配西式裙子等。50年代以后,在漢族聚居的地區(qū)逐漸興起穿制服的風氣,中山服、人民服、軍便服、列寧服等成為人們主要的服裝。這些服裝的流行使得人們的工作、休閑、禮儀不分,中華大地一片黑、灰、藍,但很多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仍保留了長袍、對襟小褂等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如西藏、內(nèi)蒙古、貴州、云南等地。當代的休閑服裝,最大的特點是除去更符合休閑的需要之外,就是追求“個性化”的傾向逐漸上升。個性化的追求首先是要有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其次是穿出自己的形象特色。當代的服裝穿著環(huán)境可以說是空前的好,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穿衣打扮。在追求西式服裝多年以后,人們又開始對中式服裝情不自禁地關(guān)注起來了。4.近半個世紀中式服裝末落的歷史因素革命勝利以后,象征著革命化的列寧服、軍便服、中山服大受青年人的歡迎。一些舊政府的工作人員,為了傾向革命也穿起了制服。企業(yè)界、演藝界、教育界也都紛紛地脫去了西服、長袍,穿起了制服。20世紀50年代以后,在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勞動人民的地位逐漸提高,生產(chǎn)大大地發(fā)展了,短裝打扮更適合新的勞動方式,長袍就逐漸被短裝所代替。60年代發(fā)生了三年自然災害,布料生產(chǎn)受到了影響,政府采取了計劃供應的措施。因此人們用有限的布票,制作能夠穿得時間長久一點的服裝。五六十年代政治運動比較多,批判資產(chǎn)階級思想是重要的內(nèi)容,穿紅著綠被看成非無產(chǎn)階級思想,穿衣受到了限制。中式長袍、旗袍、中式裙子、中式馬甲等只能壓在箱子底層。十年動亂期間更是變本加厲,抄家、批判使得人們只能以老三色(藍、黑、灰)、老三裝(中山裝、人民裝、軍便裝)當家。從50年代到70年代,上班族逐年增多,因此騎自行車的人非常之多,中國號稱自行車王國,長袍和旗袍變得極不方便。有很多女青年穿裙子,但一般都限于寬松式的裙子。原來的華服,在家庭中多由婦女自己裁剪、制作,工作以后做衣服的時間比較少了,因此多依靠裁縫店。后起的裁縫店經(jīng)營“國裁”的已經(jīng)不多,多數(shù)為“洋裁”,尤其是90年代以后很少能見到會裁剪中式服裝的裁縫店。90年代以后農(nóng)村也興起了西服熱,原來在農(nóng)村能見到的中式對襟上衣也不多了。雖然一些年紀比較大的人不太穿西服,但是穿中式上衣的人也不多了,而是以中山服為主要的服裝。東西交融中華服裝的發(fā)展,不是只在中華這個大群體中閉門自守,除去中華各民族互相交流之外,也大量地吸收了外國的服裝精華。早在唐朝就吸收了大量的域外服飾文化,當時以唐代都城長安為中心“西通印度、波斯、地中海等,商旅絡繹不斷,海路以廣州為??冢?jīng)南洋西通印度洋,直到非洲東岸和地中海南岸諸國,東方和朝鮮、日本交往更加頻繁?!敝腥A服飾文化吸收和改造外來的服飾文化力特別強,一經(jīng)中華服飾文化所吸收,就成為華服的補充和滋補。辛亥革命以后,東方和西方的服裝更成為華服的借鑒之石。日本的制服、西式的裁剪、歐洲的款式等,都是華服發(fā)展的動力之一。中國的封建王朝被推倒以后,外國勢力又侵入中國,使中國長期處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狀態(tài)。服裝隨著各國的侵略勢力也來到了中國,由于列強的瓜分割據(jù),外國人把他們的服飾文化帶進了中國,英國紳士派的西服、日本立領式的制服、俄式的寬大西服等對中華的服飾都有影響。同時東方的服飾文化對西方的服裝也有很大影響,西方的設計師紛紛借鑒東方的服飾、民間美術(shù)、宮廷藝術(shù)來充實西方的服飾設計。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世界服裝的潮流已進入個性化時代,中國也是一樣的,在穿著上極力擺脫封建主義的影響,所以容易接受外來的影響。但是完全拋棄傳統(tǒng)的習慣也是不可能的,于是出現(xiàn)了一種吸收西方精華改進傳統(tǒng)中的缺陷,并且逐漸使之平民化的服裝。中華服裝雖然接受了西方服裝文化中的某些事物,但是,并不是照搬西方的東西,而是使之融合于本民族的服裝文化,成為中華特有的服飾。如中山服、連衣裙、旗袍等都是在本民族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的一些比較先進的東西,例如裁剪方法、實用功能等,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中華服飾文化對外國也有很大的影響,如意大利服裝設計師瓦倫蒂諾從年輕時代起就對中國的服裝服飾非常喜歡,對中國的熱愛使他獲得了許多靈感,并經(jīng)常地將這些靈感用于他的創(chuàng)作之中;意大利設計師皮爾·卡丹從中國古代建筑中尋求靈感,借鑒中國的旗袍款式來推出自已的創(chuàng)新設計;意大利設計師費雷從中國的大紅燈籠、紅漆家具吸取靈感等等,這都是東西方服飾文化交融的證明。日本文化服裝學院教授佐佐木住江提出,服裝文化的發(fā)展與國際的動向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國際上的動向,如裝飾藝術(shù)、電影、音樂、建筑、發(fā)型、服裝大師的活動、國際性的運動會、紡織工業(yè)的動向、戰(zhàn)爭等等,對每一個國家的服飾發(fā)展都有一定的影響。如在戰(zhàn)爭過程中,服飾文化往往受到很大的影響。中國古代的趙式靈王,為了戰(zhàn)爭的需要提倡穿“胡服”;日本占領中國期間,他們在中國推行所謂的“協(xié)和服”、“番邦小帽”;日本投降以后,美國的美式短大衣風行一時??傊b文化東西方的交融是通過各種在國際上通行的“媒介”進行的。華服世界1.精神世界中國傳統(tǒng)的服飾審美受儒家思想影響很大,認為形是俗的,而形而上的精神才是美的最高境界??鬃釉凇墩撜Z·雍也》中日:“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吏,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边@其中的“文”指“文采”、“文辭”、“才情”等。表現(xiàn)在外部,尤其是延伸到服飾上,則指外表、外在的修飾及表綴的修飾,又有“紋飾”、“裝飾”等含義。而“質(zhì)”是指“質(zhì)樸”、“樸實”、“本質(zhì)”?!皹銓崉龠^文采,就像鄙陋的村夫;文辭勝過樸實,就像掌管文書的書吏,必須樸實和文采相均衡,然后才

作者簡介

  安毓英 1933年出生,天津市人。早年畢業(yè)于中央美術(shù)學院,曾從事書籍裝幀、園林設計等工作?,F(xiàn)任安徽中華職業(yè)專修學院藝術(shù)系主任、安徽機電學院教授、安徽省服飾協(xié)會顧問等職。長期從事工藝美術(shù)、服裝設計的教學工作。主要著作有:《服裝畫典》、《產(chǎn)品裝潢設計百略》、《中國休閑裝流變小考》、《中國近代服飾民俗研究》、《中國近代服飾文化發(fā)展的基因》、《中國現(xiàn)代服裝史》等。

圖書目錄

    緒論
    男式服裝
    套裝①-⑥
    馬甲①-④
    上衣①-⑤
    長衫①-④
    女式服裝
    旗袍①一①④
    裙裝①-⑧
    馬甲①-⑨
    上衣①-⑩
    外衣①-⑨
    配套裝①一⑧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