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是一種平時及戰(zhàn)時都很常見的人體外傷。特別是大面積燒傷所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十分復雜,不僅出現局部的各種病變,而且累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和系統(tǒng),甚至危及生命。至于燒傷痊愈后外貌改變、致殘畸形及心理改變更不可忽視。因此,世界各國均十分重視燒傷的防治研究。1958年上海廣慈醫(yī)院(現瑞金醫(yī)院)成功地搶救了嚴重燒傷的鋼鐵工人邱財康,打破了當時國外文獻所宣稱的“燒傷總面積超過80%無法治愈”的定論,由于在燒傷治療方面有新的突破,轟動了世界醫(yī)學界。此后,我國各地相繼成立了燒傷防治中心,成功地搶救了大批大面積燒傷病人,取得了明顯成績,在燒傷的實驗研究中也獲得了重大突破,居世界領先地位。燒傷對人類造成的損害很嚴重。據美國1979年一次燒傷學術會議的報道,美國每年約有二百萬燒傷病人,其中十三萬人需要住院治療,七萬人屬于嚴重燒傷需要大力搶救直接死于燒傷的在一萬人以上。至于因燒傷致殘以及需要長期進行整形及功能重建者為數更多。法國各醫(yī)院每年收治約二萬名燒傷病人,死亡率約為10%,與美國近似。按人口比例看,日本燒傷的發(fā)生情況與美國相似。我國尚缺乏這方面的統(tǒng)計資料,但燒傷在我國的發(fā)生率相對較高,為此,我國已明確規(guī)定:各大城市均設立燒傷治療中心,在三級醫(yī)院必須建立燒傷科,二級醫(yī)院必須設有專門的燒傷病房,在全國形成燒傷治療網絡。燒傷是指高溫的蒸氣、液體、沸油、固體等接觸人體后所導致的損傷。但一般習慣是將火焰所致?lián)p傷稱為燒傷;將沸水所致?lián)p傷稱為燙傷?;瘜W物質接觸人體皮膚或粘膜引起的損傷稱為化學燒傷。電流通過人體或者電火花損傷人體則稱為電燒傷。由放射性射線(如醫(yī)用X射線、同位素射線、鈷、鐳等)和原子、核子、中子、激光武器所產生的光輻射直接作用于人體體表引起的損傷則稱為光輻射燒傷。由熱器直接作用于人體的損傷稱為灼傷。由于熱軸直接壓迫于手等部位而損傷者則稱為熱壓軋傷。不同原因引起的燒傷,除各有一些損傷特點以及化學物質燒傷有時伴有中毒癥狀以外,它們所引起的病理生理反應大致相同。從燒傷的常見病因分類中可以看出,無論是發(fā)生在工農業(yè)及科研工作崗位上,或者是發(fā)生在家庭中的燒傷,絕大部分是可以預防的。為此,作者在“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下,簡明闡述燒傷的分類、病因、預防及急救知識,希望各單位的管理人員加強監(jiān)督,嚴禁違章施工。生產崗位上的工人及農民在工作中應注意“安全第一”。與寄語廣大的家長,幼兒園、托兒所的老師照顧教育好孩子,謹防燙傷。同時,各級政府部門應切實加強燒傷防治工作的領導,以引起全民的重視,宜警鐘長鳴,加強防備,防患于未然。采取一切措施,杜絕任何可能引起燒傷的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