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新聞心理學概論》是我在北京廣播學院新聞系多年從 事心理學教學的講義和發(fā)表過的新聞心理學論文的基礎上寫 成的。本書是運用心理學理論于新聞實踐領域里的一種嘗試。 本書以在新聞活動中的傳、受雙方——新聞傳播者和新聞受 眾為經線,以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為緯線,力圖找出二 者之間的交叉點、相關處;尋找在新聞傳播中的傳、受雙方 心理活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借以構筑新聞心理學的框架結構。 有人說:“單是一個結構,即大廈的構造,就可以耗盡作者 的全部智力活動。”這句話道出了我在構思這本教材整體結 構時的艱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首先,雖然新聞心理學的母體學科:新聞學和心理學都 已成為獨立的學科,但是作為它們的邊緣學科——新聞心理 學在我國還剛剛起步,因而目前它欲以一門獨立的學科體系 自立于世,條件尚不成熟。研究者往往難以擺脫已有的思維 定勢,有意或無意地將新聞心理學導入新聞學或心理學原有 的學科體系里,使之難以獨成體系。第二,基于上述原因,目前在國內已出版的新聞心理學 專著(包括本書),還不能從理論的高度完全概括出新聞傳 播者和新聞受眾心理活動的全部特點和規(guī)律。因為這是一個 相當復雜、相當繁瑣的問題??梢哉f人類共有的心理現象在 新聞傳播者和新聞受眾身上都有體現。以知覺(包括社會知 覺)的選擇性為例,無論是記者、編輯、播音員、主持人, 還是讀者、聽眾、觀眾面對多種刺激都會進行主動的選擇并 各具特色。倘若我們以新聞傳播者和新聞受眾為橫坐標,而 以人的所有的心理活動為縱坐標,則可以排列組合出上百 種,甚至上千、上萬種心理現象,這還沒有包括認識主體的 個體和群體的心理差異以及因環(huán)境的影響而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