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通史流動的文明

流動的文明

流動的文明

定 價:¥16.50

作 者: 紹六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出版社
叢編項: 跨世紀跨學科叢書
標 簽: 河流 文化史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00889806 出版時間: 1997-1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34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暫缺《流動的文明》簡介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紹六,本名李紹六,1939年生,武漢市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武漢市文學創(chuàng)作所副所長,國家一級作家。早年從事美術(shù)工作?!拔母铩敝幸蛟馐芷群Χ氇z5年平反后,任某廠負責人。1979年開始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已發(fā)表作品愈500萬字,出版《獄霸》等長篇小說及中、短篇小說集5部,電視連續(xù)劇《漩流》等多部,多次獲獎。紹六近年來以超越文學視角的獨特目光關(guān)注人、生命和世界,對文學與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多學科相互滲透興趣濃厚,潛心積累,決心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的作品樣式嚴肅性與可讀性、文學性與科普性、信息性與創(chuàng)見性相結(jié)合的大文化跨學科作品。本從書就是這種探求的嘗試。

圖書目錄

     目錄
    開篇
   第一章 古河之源
    1 寧強夜聞羌笛聲
    陜西省寧強縣夜間的笛聲,顯出吹笛人的平靜心
    態(tài),透出古遠的氣息 使人記起“羌笛何須怨楊
    柳”的詩句。
    2 坦蕩千古玉帶河
    在漢水的玉帶河源頭,玉珠泉沿著山壁飛奔而下,
    形成一迭飛瀑,落入云漢潭。潭旁是傲立蒼穹的天
    柱峰。這里應當是漢水的真正源頭
    3 五丁關(guān)的傳說和長江西流的聯(lián)想
    早期長江曾有過西流的歷史。后來由于印度大陸板
    塊的北移,與亞歐大陸板塊相擠壓,形成原始青藏
    高原,長江西流的通道被阻,終于形成了今日大江
    東去的態(tài)勢,其水勢超過源自嶓冢山和玉帶河的漢
    水,因而“奪襲”成為主流。地質(zhì)和考古學界有一
    種說法,認為漢水形成于地球早期的造山運動之
    始,早于長江、黃河七億年。
    4 禹王宮·禹王古桂
    漢水源頭的禹王宮和禹王古桂是唐代興建和種植
    的,禹王官已廢,但禹王古桂卻至今冠如華蓋 成
    為歷史生命力的象征。
    5 潺湲漢王溝
    通往源頭的漢王溝,是一條蜿蜒的溪流,這里有遠
    山的寧靜,亙古的荒涼 但農(nóng)作物和遠炊卻又表明
    是人間的樂園。
    6 “嶓冢導漾”漢水源
    漢水源于史不絕書的石牛洞!
    7 石牛蝌蚪文
    塞在洞口的那一塊巨石,活脫脫就像一頭鉆進山洞
    的石牛。傳說由大禹親手在牛臀部書寫并鐫刻的八
    個蝌蚪文字,幾千年來 任何專家學者都沒有認出
    或破譯出來。
   第二章 龍興天漢
    1 陷鐘與漢中
    順著漢水源頭的寧強縣東行,會發(fā)現(xiàn)陜南有與平日
    印象中的陜西省完全不同的另一番景色,這里山美
    水美 樹美林美,一派南國景色
    2 漢水·漢中·漢朝·漢族
    中國歷史上的西漢因漢中而得名,漢中因漢水而得
    名,漢民族之所以稱之為“漢”皆因這條瀟灑飄
    逸和浪漫雄奇的漢水!
    3 世界“第一語言”和中華民族大文化
    漢民族自成體系的方塊象形漢字,保存了漢族人民
    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對于祖國的統(tǒng)一發(fā)揮了重要作
    用。漢民族的中醫(yī)藥、中國畫、中國武術(shù)、中國京
    劇等人類文明成果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溶合并吸
    收大量其他民族的文化,成為包括中華兒女在海外
    開拓奮斗的移民文化在內(nèi)的中華民族大文化!
    4 “夏禹發(fā)之”褒斜道
    棧道的修建,其發(fā)端可能在于軍事征伐的需要。棧
    道技術(shù),可能源于民間的攀崖小路和采藥的秘密通
    道,源于古人搭架尋蹤的奇險足跡。到了秦代,已
    成為相當規(guī)模的交通工程 即所謂“棧道千里,通
    于蜀漢”。
    5 石門隧道的沉溺
    褒斜道上最激動人心的是石門穿山隧道和石門摩
    崖。然而,石門在修建水庫時沉入水底 這應引起
    我們的反思
    6 “石門十三品 ——不幸中的萬幸
    在琳瑯滿目 異彩紛呈的摩崖中,最享盛名的為
    “石門十三品”,它是中國乃至世界摩崖之極品,書
    法藝術(shù)之楷模!它歷經(jīng)磨難 現(xiàn)安置于漢中市博物
    館
    7 荔枝子午道
    從某種意義上說,打通秦嶺是中華南北勾連和形成
    大一統(tǒng)天下的前提。子午道正是輔佐褒斜道打通秦
    嶺的古棧道之一,其歷史地位關(guān)乎中華民族的團結(jié)
    統(tǒng)一。唐明皇為使楊貴妃吃到新鮮荔枝,不惜人力
    和馬力,從四川省的涪陵日夜兼程 沿著子午道
    將新鮮荔枝運到長安
   第三章 水患憂思
    1 “抱甕丈人”的哲學
    產(chǎn)生于安康地區(qū)的“抱甕丈人”,成為我們民族的
    一面鏡子。今天,人們又從“抱甕丈人”身上看到
    了原始古樸,看到了哲學思辯 看到了環(huán)境意識
    進而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 溫柔與暴虐
    年代越近,漢水流域發(fā)生旱災的次數(shù)越多,水災的
    頻率越高。對于這條生命之河,由于對其規(guī)律的難
    以掌握,其愛其怕其恨 皆達極至
    3 人·水·大自然
    歷史的和現(xiàn)實的破壞,盲目的和善意的舉措,直接
    和間接影響水的一切行為 導致許多重要文明的消
    失。
    4 僅僅依賴長堤?
    人類必須尋找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新方式 這方式
    是在生態(tài)平衡前提下實施的綜合方式。
    5 郢路參差防浪林
    漢江沿岸的民眾,總結(jié)了歷史的經(jīng)驗,于1955年
    開始推行“一江兩堤四條林”的生態(tài)措施,大力營
    造以柳樹為主的防浪林 如今已蔚為壯觀。
   第四章 巨庫光影
    1 調(diào)適利用的典范
    丹江口水庫的最大蓄水量為190億立方米,以十億
    人計算,相當于全國每個人在這里存放賴以生存的
    最潔凈的優(yōu)質(zhì)水20立方米。僅憑這一點,漢水對
    中華民族的貢獻就達到其他水域難以比肩的程度
    2 遷徙二十八載的龜馱碑
    兩座歷史悠久、價值頗高的龜馱碑為修水庫而遷到
    新址,竟用了28年時間!這不是運載能力的問題,
    而是文化的命運,文明的命運。人類如何看待文化
    與文明 也許是比建設(shè)水庫更加重要的問題
    3 千千心結(jié)
    這里的布衣平民,不時停下腳步 向庫水的某一個
    方向凝神癡望,也許,那里,在水下的某個地方,
    有他的故土、田園和禾稼,還有他的往事 戀情、
    歡樂和辛酸
    4 “轉(zhuǎn)移價值”論
    當人們注目江漢平原經(jīng)濟飛速發(fā)展的時候,有誰想
    到其中包含有鄖陽地區(qū)淹沒水底的幾十萬畝良田、
    幾十萬畝山林的轉(zhuǎn)移價值呢?由丹江口水庫的補償
    性移民到三峽工程的開發(fā)性移民 是經(jīng)驗的總結(jié)
   第五章 裝上車輪的新城
    1 從移民說起
    一幅歷史的長卷,從歷史到現(xiàn)實,從繩捆索綁到自
    由流動,從辛酸苦澀到輝煌燦爛……
    2 出山
    十堰人雖然醒得遲,但卻起得早 如同汽車越過泥
    濘和沼澤,沖上高速公路!
    3 不會成為美式西部廢都
    二汽早已不是一個城市性的、地區(qū)性的企業(yè),它屬
    于全國乃至全世界。十堰市在二汽走出深山的同
    時 獲得自身的同步發(fā)展。
   第六章 人類文明的曙光
    1 從黃河流域到長江流域
    我們一直認為黃河流域文明發(fā)祥的五千年,是中華
    文明的發(fā)源和發(fā)展;可考古新發(fā)現(xiàn)證實 長江文明
    發(fā)祥有六千年,甚至七千年或八千年,這至少證明
    了華夏大地上的文明,比我們過去認識的要古老。
    當然也要看到,中華文明和人類文明的發(fā)源 可能
    是一個難以作出最終結(jié)論的問題。人類的歷史,人
    類的文明史,也許從一開始就是多元的;華夏文明
    之源,也可能是多元的,或者可以肯定地說是多元
    的。
    2 恐龍蛋的證明
    最早期的人類,只能在最適于生物生長的地方生存
    和發(fā)展。恐龍生存和發(fā)展得最壯觀的地方可能就是
    這種地方。這地方就在現(xiàn)今的中國河南省的西峽縣
    和湖北省的鄖縣,在漢水流域。
    3 鄖陽猿人——對非洲夏娃故事的挑戰(zhàn)
    湖北省鄖縣青曲鎮(zhèn)的曲遠河口漢江北岸的階地上,
    出土了兩具比較完整的猿人顱骨化石。這些化石新
    材料表明:亞洲可能是人類的誕生地!長江流域
    漢水流域可能是人類的誕生地!
    4 最古老的死亡觀——祭死和洞葬
    這里的先民到了六十歲,主動到洞中等待死亡。祭
    死窯的這類死亡方式是否含有某種屬于生物的最古
    老的遺傳密碼的存留和再現(xiàn)?這種死亡方式折射出
    人類最古老的文化
   第七章 三代下一人
    1 古隆中和臥龍崗
    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究竟是襄陽還是南陽?但可以
    肯定的說,是在漢水流域
    2 夜半妖星照渭濱
    諸葛亮作為一個典型,對于探究中國知識分子,對
    于窺視中華民族的民族性中特有的一方面 具有無
    可比擬的研究價值
   第八章 襄陽和南陽
    1 多寶佛塔的啟示
    看看多寶佛塔就會領(lǐng)略到 中華民族有與外界交往
    的歷史和勇氣
    2 文藝家的搖籃
    襄樊的文化可謂唱出了中華民族文化開宗之聲!
    3 “寧鳴而死”范仲淹
    范仲淹并沒看到岳陽樓 卻激情滿懷 借題發(fā)揮
    揮毫急就了《岳陽樓記》
    4 工理農(nóng)商之都
    南陽的歷史特色是“理”字為重
    5 古城新輝
    今日之襄陽和南陽 都有其突飛猛進的成就 亦各
    具風采特色
   第九章 武當玄岳
    1 金頂攬勝
    武當山的建筑群,具有濃厚的道教宗教氛圍,透出
    懾人心脾的道骨仙風,堪稱世界宗教建筑史上的一
    大奇跡。1994年12月,聯(lián)合國世界文化自然遺產(chǎn)
    保護締約國全會將武當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遺
    產(chǎn)名錄。
    2 道家·道教
    東漢末年,張陵在漢中首創(chuàng)“五斗米道”,即天師
    道,后由他的后代張衡、張魯,共三代人完成了道
    教的創(chuàng)立。宗教需要哲學的支撐 所以道教便將道
    家的思想移植過來。
   第十章 神秘寶地神農(nóng)架
    1 炎帝故址行
    在封江口水庫灌區(qū)內(nèi) 有炎帝神農(nóng)氏的故址烈山
    今稱厲山。
    2 漫話神農(nóng)架
    在華夏大地,最神奇、最能撩撥人類好奇心的地
    方,關(guān)于自然、地理、天文、物產(chǎn)、歷史和人文的
    秘密最多的地方 人們似乎談論得不少但實際了解
    得最不夠的地方 是漢水流域的神農(nóng)架!
    3 野人之鄉(xiāng)談野人
    關(guān)于野人的傳說,我國古代文獻多有記載。歷時三
    千余年的野人之謎存在于全世界。中國的“野考”
    工作者充滿信心,相信野人之謎最終是會破解的
    而且斷言會在神農(nóng)架破解。
    4 從白化、紅化等難解之謎到遠古人類舊石器遺址
    在神奇的神農(nóng)架,動物的白化現(xiàn)象是獨有的。神農(nóng)
    架還發(fā)現(xiàn)了紅色動物。專家認為,紅色動物比白色
    動物具有更大的科學價值和認識價值。神農(nóng)架的奇
    洞異穴,比比皆是。神農(nóng)架還是一個蛇的王國。在
    一個小山洞內(nèi)出土了劍齒象、古犀牛、大熊貓等大
    批古脊椎動物化石上千件,還有三十余件遠古人類
    打制的生產(chǎn)工具——舊石器!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
    考古新發(fā)現(xiàn),此洞被定名為“華中屋脊神農(nóng)架遠古
    人類舊石器遺址”。
    5 古鹽道——又一條“絲綢之路”?
    這是一條隱沒于莽莽荒原和崇山峻嶺之中的小道。
    它神奇而不可思議地穿越整個廣袤的神農(nóng)架,從漢
    水直抵長江,進入四川、云南,通向遙遠的地方!
    它既然將漢水和長江連接起來,當然也將關(guān)中和我
    國西南的外域溝通了。那么 能否稱這條小路為第
    二條“絲綢之路”呢?
    6 薛剛寨
    神農(nóng)架的大九湖草原竟與歷史上的薛剛反唐的故事
    緊密相連,這里處處都留下這段在中國家喻戶曉的
    故事的遺跡
    7 《黑暗傳》—— 漢民族的史詩?
    黑格爾不無遺憾地說過:“中國人沒有自己的史
    詩?!钡谏褶r(nóng)架發(fā)現(xiàn)的長篇神話敘事詩《黑暗
    傳》,有可能就是漢民族的史詩。其中有許多關(guān)于
    地球起源的大膽想象,為中外古籍中從未有過。
    8 假若漢民族確無史詩
    漢民族如果果真沒有遠古的史詩,那就意味著漢民
    族比已形成定論的一般看法更為古老 其歷史更為
    悠久!
    9 《太陽經(jīng)》和《太陰經(jīng)》
    華夏先民在頂禮太陽的同時,也以同樣虔誠之心頂
    禮月亮,從而體現(xiàn)了難能可貴的、樸素的兩點論,
    這似乎是中國哲學、東方哲學中最根本的陰陽、正
    反、上下、乾坤、圓缺、陰晴的起點 是對世界宇
    宙的一種認識論的發(fā)端。從《太陽經(jīng)》、《太陰經(jīng)》
    等漢民族文化發(fā)現(xiàn)中,還可以領(lǐng)悟出為何在我國難
    以形成占統(tǒng)治地位的宗教的原因。
   第十一章 楚風浩蕩
    1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古代中國文明具有同一的多元特征 主要分支為信
    奉龍圖騰的夏族和信奉鳳圖騰的夷族,北南呼應。
    勾連北南的就是漢水,因而漢水流域具有龍鳳圖騰
    的混合特征。其文化發(fā)展的典型代表之一即為楚文
    化。楚文化的精神就是“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這既是一種處境,也是一種精神。篳路藍縷以啟山
    林的精神融匯于漢民族 最終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
    重要組成部分。
    2 楚國迅速強盛的奧秘
    楚人有以民族利益為重為上、至重至上的心理,有
    對待先進事物不抱偏見、趨之不及、求之不得的健
    康心理,體現(xiàn)了楚國的文化理念和文化素養(yǎng),表現(xiàn)
    出一種強大而自信的大國風范。
    3 從覡巫到楚辭
    楚人崇巫,其風極盛,當周人“事鬼神而遠之”
    時,楚人仍執(zhí)著乃至執(zhí)拗地尊崇和發(fā)展著巫風。
    4 早于萬里長城的千里楚長城
    已發(fā)現(xiàn)的楚長城,全長460多公里 比人們熟知的
    萬里長城至少要早400多年!
    5 懸掛起來的音樂——編鐘
    1977年在漢水流域出土的編鐘,既能演奏幾千年前
    的遠古音樂,又能演奏近代 當代名曲,令中外聽
    眾無不震驚和傾倒。
    6 知音·楚音·京劇
    楚國崇尚音樂歌舞,崇尚知音。漢水和長江,產(chǎn)生
    了無可比擬的楚辭和無比清麗的楚音 京劇,可以
    說是以楚音為主北上形成的。
    7 陽春白雪莫愁女
    莫愁女的歌舞是高雅的,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將民間曲
    調(diào)下里巴人和宮庭歌舞糅合融匯 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
    更高層次的歌舞文藝作品陽春白雪。
    8 期盼公正的宋玉
    宋玉的不少作品是具有較強諷諫精神的。他的作品
    “纖麗而新 悲痛而婉,體制頗沿于其師 諷諫有
    補于其國,亦屈原之流亞也”
    9 與日月同輝的屈原和楚辭
    屈原的愛國精神是全民族的共同財富 屈原的詩歌
    創(chuàng)作,達到人類詩歌創(chuàng)作的峰巔
    10 屈原——愛國主義的楷模
    屈原的“可與日月爭光”的行動,正是愛國主義觀
    念初步形成時的表現(xiàn) 唯其是最初的形成 其意義
    更為巨大!
    11 從屈原“第二次投水”想到的
    與愛國者的悲劇同樣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對古代文化
    遺存和古代文物的損毀和破壞。
    12 走向炎黃同尊龍鳳呈祥的楚文化
    自西漢形成大一統(tǒng)的天下后,自成體系的楚文化才
    漸漸消失,和其他區(qū)域文化一樣,共同轉(zhuǎn)化成具有
    共性的漢文化,共同轉(zhuǎn)化成凌駕于所有區(qū)域性文化
    和民族性文化之上的中華民族的大文化
   第十二章 大荒江流
    1 頭頂河流的土地
    過去 漢水下游的水位竟高出地面 所以“十年九
    災”。
    2 從逃荒到環(huán)球之旅
    十九世紀初,江漢平原的一批逃荒者,沿漢江和長
    江,逃荒到上海,并由上海逃至東北,越過國境,
    來到俄羅斯廣袤的西伯利亞原野。沿著西伯利亞大
    鐵路,來到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斯堪的納維亞的芬
    蘭。不少人參加了十月革命,有人甚至成了列寧的
    貼身衛(wèi)隊成員。二戰(zhàn)期間,在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歐
    洲戰(zhàn)場上,犧牲了不少這些楚民的后裔。
    3 云夢和云夢澤
    “云夢”泛指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王狩獵區(qū),包括多種
    地貌形態(tài);“云夢澤”專指這個狩獵區(qū)內(nèi)的湖泊地
    貌部分 經(jīng)過多年的建設(shè)改造 這里已是一派田園
    美景。
    4 茶圣與“狀元縣”
    天門是“茶圣”陸羽的故鄉(xiāng),也是我國著名的“狀
    元縣”,其學生的升學率長期在全國名列前茅。
   第十三章 龜蛇雄峙
    1 偉大的匯合
    漢水奉獻了它最古老的文明,最燦爛的文化,奉獻
    了數(shù)億年的滄桑和數(shù)千里的悲歡 匯入了長江!這
    是大自然最偉大的杰作之一!
    2 商代古城—— 盤龍
    武漢盤龍商代古城遺址的文化特點和黃河流域出土
    的同期文化遺存有很大的一致性,表明發(fā)源于黃河
    流域的“仰韶文化”與發(fā)源于漢水的“屈家?guī)X文
    化”,在漢水上游丹江流域一帶交匯后,有過順漢
    水而下的發(fā)展過程,同時,它從某種意義上進一步
    說明,文明是流動的 是順著河流流動和傳播的。
    3 埋人地下的瀟湘湖
    漢水的最后一條支流也許是歷史上叫瀟湘湖的黃孝
    河?,F(xiàn)已成為城市地下排水道的主干渠之一
    4 梅荷競艷
    吸納四海精華,開放自身門戶,開拓進取再創(chuàng),兼
    容并蓄競放,這本是楚文化的精髓和楚國先民的精
    神,如今在東湖的梅花和荷花中得到生動體現(xiàn)。
    5 楚城·楚市·楚天臺
    武漢最具創(chuàng)意的新建筑群落,是東湖楚城。它試圖
    對漢水流域文化進行總結(jié) 對長江流域文化進行展
    示。
    6 《楚韻》《楚風》《楚魂》
    《楚韻》、《楚風》、《楚魂》將作為楚文化三部曲,
    以里程碑的形式聳立在中華舞臺和世界舞臺之上。
    漢水,你是流動的文明 你將流向中國人民和世界
    人民的心田!
   尾聲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