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水化學基礎
第一節(jié) 溶解平衡
一、質量作用定律
二、化學平衡與自由能
三、活度及活度系數(shù)
四、地下水中的溶解-沉淀
第二節(jié) 碳酸平衡
一、電中性條件
二、水及弱酸的離解
三、地下水中的碳酸平衡
第三節(jié) 地下水中絡合物的計算
一、地下水中溶解組分的存在形式
二、地下水中的絡合物
三、地下水中絡合物的計算
第四節(jié) 氧化還原作用
一、氧化還原平衡基本原理
二、Eh-pH圖的繪制
三、地下水中的氧化還原反應
第五節(jié) 吸附作用
一、吸附種類和吸附機理
二、離子交換
三、陽離子交換質量作用方程
四、等溫吸附方程
五、溶質遷移遲后方程
思考題及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組成
第一節(jié) 天然水的組成
一、水的結構及特性
二、天然水組成分類
第二節(jié) 天然水的化學特性
一、大氣降水的成分特征
二、海水的成分特征
三、河水的成分特征
四、湖泊及水庫水的成分特征
第三節(jié) 元素的水文地球化學特性
一、硅、鋁、鐵、錳
二、宏量元素
三、營養(yǎng)元素
第四節(jié) 天然水化學成分的綜合指標
一、第一組指標
二、第二組指標
三、第三組指標
第五節(jié)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數(shù)據(jù)處理
一、水分析數(shù)據(jù)可靠性審查
二、比例系數(shù)分析法的應用
三、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圖示法
四、水質資料的數(shù)學處理
思考題及習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與特征
第一節(jié) 地下水基本成因類型的概念
第二節(jié) 滲入成因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與特征
一、滲入水與包氣帶及巖石的相互作用
二、表生帶地下水成分特征
三、碳酸鹽地區(qū)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與特征
四、復雜沉積系統(tǒng)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和演變
五、結晶巖地質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與特征
第三節(jié) 沉積成因地下水化學成分的形成與特征
一、沉積成因水的形成
二、沉積成因水水化學成分的形成
第四節(jié) 火山成因——熱水循環(huán)系統(tǒng)地下水成分的形成與特征
一、現(xiàn)代熱泉的基本類型及成分特征
二、熱水溶液成因
思考題及習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水的地球化學循環(huán)
第一節(jié) 地下水圈的概念
一、“地下水”一詞的概念及其相態(tài)
二、地下水圈中水的數(shù)量的估算
第二節(jié) 地殼中水的地球化學循環(huán)
一、水在地球中的全循環(huán)
二、地殼中水的地球化學循環(huán)
第三節(jié) 成礦過程中水的地球化學循環(huán)
一、地殼中水循環(huán)對成礦作用的影響
二、地下水循環(huán)過程中成礦物質的轉移
思考題及習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水文地球化學的應用
第一節(jié) 地下水污染
一、地下水污染含義
二、污染物、污染來源及污染途徑
三、地下水系統(tǒng)的氮污染及氮循環(huán)機理
四、微量金屬及非金屬污染
五、微量有機化合物污染
六、其它污染
七、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評價及含水層保護
第二節(jié) 地球化學環(huán)境與人體健康
一、地殼元素豐度與人體的化學組成
二、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
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四、對人體有毒的元素
第三節(jié) 礦泉水
一、基本概念
二、飲用天然礦泉水
三、醫(yī)療礦泉水
思考題及習題
參考文獻
附錄1標準狀態(tài)下(25℃,1巴)某些物質的生成自由能(△Gf)及生成焓(△Hf)
附錄2某些物質在水中的溶度積常數(shù)(25℃,1巴)
附錄3生活飲用水衛(wèi)生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6B5749—85)
附錄4飲用天然礦泉水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6B853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