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論中國文化地理概說

中國文化地理概說

中國文化地理概說

定 價:¥4.20

作 者: 趙世瑜,周尚意著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文化地理學

ISBN: 9787805783314 出版時間: 1991-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25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共5章,論述了文化地理、人地觀在中國的發(fā)展演變、中國文明起源及其地理環(huán)境、中國文化與地理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與未來等。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趙世瑜男,1959年8月生,四川成都人。1982年畢業(yè)于北師大歷史系,現(xiàn)為該系副教授,從事中國古代史及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著有《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全傳》,譯有《歐洲史學新方向》諸書,并先后發(fā)表論文多篇。周尚意女,1960年10月生,廣西羅城人。1983年7月畢業(yè)于北師大地理系,1988年春獲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系碩士學位?,F(xiàn)在北師大地理系任教,從事世界地理及文化地理的教學科研工作。先后發(fā)表有《文明的足下》等論文、譯文多篇。

圖書目錄

     目 錄
   緒論 文化地理淺說
    一、關于“文化”、“地理”和“人”
    二、關于文化地理學
    三、關于本書的框架
   第一章 人地觀在中國的發(fā)展演變
    一、原始宗教、神話傳說與原始人地觀
    二、文明的啟蒙:“三代”的人地觀
    三、燦爛文化的縮影:人地觀的兩千年
    四、西學東漸與近代人地觀
    五、馬克思主義科學人地觀
   第二章 中國文明起源及其地理環(huán)境
    一、沉睡的大地
    二、中國遠古居民的環(huán)境和分布
    三、黃河:中華文明的搖籃?
    四、三代:華夏文明中心的確立——兼論中國文化中心的遷移
    五、適應自然與改造自然:初民的文化成就人類最偉大的發(fā)明:工
    具——另一項偉大的遠古成就:
    火的發(fā)現(xiàn)和利用——藏身之處:從洞穴到房屋
   第三章 中國文化的趨異到趨同
    一、人、社會、文化的空間分異
    人口——民族——經濟文化類型——政治性組織、政治
    體制及其它政治因素——生活方式或風俗習慣——語
    言 文藝 宗教等其它精神文化要素——文化景觀
    二、文化擴散:文化進步與文化認同的關鍵
    什么是文化擴散——文化獨創(chuàng) 文化趨同、文化擴散
    ——中國文化擴散舉例
    三、區(qū)域文化的進步與認同:從華夏文明源地到漢
    文化圈
    秦漢帝國:區(qū)域國家的出現(xiàn)——唐至明清:漢文化圈
    的定型——漢文化圈與全球性世界
   第四章 人地關系:一個多學科的思考
    一、人地關系歷史發(fā)展階段說:動態(tài)的考察
    史前:自然制約人類——文明:天平開始向另一邊傾斜——
    五百年歷史:人類成為地球的主宰了嗎?——放眼天外:一
    個預測
    二、生態(tài)學中的人地關系:辯證的考察
    人口生態(tài)問題——民族生態(tài)問題——政治生態(tài)問題——宗教生
    態(tài)問題——簡短的結語
    三、是二體還是一體中的兩方面?對人地關系的一點新
    思考
   第五章 中國文化與地理環(huán)境的現(xiàn)實與未來
    一、當代中國的環(huán)境問題
    資源問題——環(huán)境污染問題——城市、交通諸問題——
    人的問題、文化的問題:簡短的結語
    二、我們的對策與人類的前景
    悲觀論者與樂觀論者的論辯——一我們對這場爭論的看法
    ——基本的對策——我們的前景及未來的文化版圖
   后記
   附 圖 次
    圖1-1鄭州大河村出土的太陽紋陶片
    圖1-2大汶口出土陶器上的符號
    圖1-3屬良渚文化的玉器上的圖案
    圖1-4普米族日月神符號
    圖2-1人類起源中心示意圖
    圖2-2中國舊石器時代人類及主要文化遺址分布圖
    圖2-3 中國新石器時代主要遺址分布圖
    圖2-4黃河流域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布圖
    圖2-5大汶口文化遺址中的“陶文”
    圖2-6半坡遺址中陶器符號舉例
    圖2-7柳灣遺址中陶器符號舉例
    圖2-8 舊石器時代部分石器型式舉例
    圖2-9新石器時代部分石器、骨器型式舉例
    圖3-1西漢人口密度圖
    圖3-2盛唐人口密度圖
    圖3-3 北宋人口密度圖
    圖3-4 明代人口密度圖
    圖3-5 中國經濟文化類型(經濟文化區(qū))分布圖
    圖3-6戰(zhàn)國一秦漢時期中國經濟文化類型(經濟文化區(qū))
   分布圖
    圖3-71127-1279年間中國的政治版圖
    圖3-81928-1934年間中國的紅色根據(jù)地
    圖3-9漢語七大方言系統(tǒng)分布略圖
    圖3-1020世紀末葉中國的宗教分布
    圖3-11基本聚落形式
    圖3-12姜寨氏族村落平面圖
    圖3-13古代佤族村落巖畫
    圖3-14漢文化圈的幅射與覆蓋
   附表次
    表2-1中國古人類文化與冰期活動對照表
    表2-2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籍貫及主要活動地區(qū)一覽表
    表2-3周時期重大歷史事件發(fā)生地一覽表
    表3-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qū)劃中民族自治單位統(tǒng)計
    表3-2中國經濟文化各類型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