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緒論
1.1儀器分析學科的性質、內容與分類
1.1.1儀器分析與分析化學
1.1.2儀器分析學科的性質
1.1.3儀器分析的基本內容
1.1.4儀器分析技術的分類
1.2儀器分析的一般過程
1.2.1分析流程
1.2.2分析過程的信息傳遞鏈
1.3分析儀器
1.3.1基本結構
1.3.2分析測定的誤差
1.4儀器分析的應用與學科發(fā)展的趨勢
1.4.1儀器分析的應用
1.4.2發(fā)展的趨勢
2光譜分析導論
2.1概述
2.2光與光譜
2.2.1光的波動性
2.2.2光波在頻率域與時間域中的表征
2.2.3光的粒子性
2.2.4電磁波譜
2.3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微觀過程
2.3.1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經典解釋
2.3.2光與物質相互作用的量子解釋
2.3.3物質發(fā)光的量子解釋
2.4物質光譜的測定及其解析
2.4.1光譜的基本類型
2.4.2光譜儀
2.4.3光譜數據與圖譜的解析
3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
3.1信號和信息的特征
3.1.1分子外層電子的分子軌道與能級結構
3.1.2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信息
3.1.3信息負載的宏觀過程
3.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的基本組成與結構
3.2.1基本組成
3.2.2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整機的光路結構
3.3紫外-可見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實驗技術
3.3.1分光光度計的選用與性能的調試
3.3.2分光光度計的校正
3.3.3分析條件的設定
3.3.4定量分析的方法
3.3.5定量分析結果的評價
3.3.6提高定量分析準確度的方法
3.4紫外-可見吸收光譜的應用
3.4.1定性分析
3.4.2定量分析
3.4.3其它應用
4原子吸收光譜法
4.1概述
4.2原子吸收光譜法的基本原理
4.2.1原子光譜理論
4.2.2基態(tài)與激發(fā)態(tài)原子的分配關系
4.2.3原子吸收與原子濃度的關系
4.2.4原子吸收線的寬度和原子吸收的測量
4.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
4.3.1光源
4.3.2原子化系統
4.3.3單色器與檢測系統
4.4原子吸收光譜法中的干擾及其抑制
4.4.1光譜干擾
4.4.2電離干擾
4.4.3化學干擾
4.4.4物理干擾
4.5定量分析方法
4.5.1分析方法
4.5.2測定條件的選擇
5發(fā)射光譜法
5.1原子發(fā)射光譜法
5.1.1基本原理
5.1.2原子發(fā)射光譜儀
5.1.3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5.2熒光光譜法
5.2.1熒光光譜法的基本原理
5.2.2熒光測量儀器
5.2.3熒光分析方法
5.3原子熒光分析法
6紅外吸收光譜分析
6.1概述
6.2紅外光譜分析原理
6.2.1雙原子分子的振動與振動光譜
6.2.2多原子分子的振動和振動光譜
6.2.3簡正振動
6.2.4基團頻率及譜帶強度
6.2.5分子的結構對振動的影響
6.3有機物紅外吸收光譜的解析
6.3.1有機物紅外吸收光譜
6.3.2有機物紅外吸收光譜的解析
6.4紅外分光光度計
6.4.1色散型紅外分光光度計
6.4.2傅里葉變換紅外分光光度計
6.5紅外吸收光譜的測量技術與應用
6.5.1紅外吸收光譜的測量技術
6.5.2紅外光譜分析的應用
7核磁共振波譜法
7.1基本原理
7.1.1核自旋與核磁矩
7.1.2核磁能級與核磁共振現象
7.1.3飽和與弛豫
7.2核磁共振波譜儀
7.2.1基本結構
7.2.2連續(xù)波NMR譜儀
7.2.3脈沖-傅里葉變換核磁共振儀
7.2.4制樣技術與試劑
7.3NMR譜的信息
7.3.1化學位移
7.3.2自旋偶合(自旋裂分)
7.3.3峰面積
7.3.4弛豫時間
7.4核磁共振氫譜(1H—NMR)
7.4.1常見含氫基團的化學位移及影響因素
7.4.2偶合常數
7.4.3一級1HNMR
7.4.4復雜1H—NMR譜的簡化
7.51H—NMR解析
7.6其它原子核的NMR譜
7.6.113C的NMR譜(CMR)
7.6.2其它核的核磁共振
7.7多維NMR譜
8質譜分析
8.1概述
8.2質譜法的基本原理
8.2.1質譜分析法
8.2.2質譜法基本原理(只討論φm=180°的扇形磁場)
8.2.3單聚焦和雙聚焦原理
8.3質譜儀器組成
8.3.1進樣系統
8.3.2離子源
8.3.3質量分析器
8.3.4檢測器
8.4質譜分析
8.4.1簡單分子或單原子分子的質譜分析
8.4.2有機化合物的主要離’子峰類型
8.5質譜法的應用
8.5.1分子離子峰的識別和確定
8.5.2分子式的測定
8.5.3結構鑒定
8.5.4混合物的定量分析
8.5.5常見官能團的核磁、紅外、質譜和紫外圖譜的比較
8.6幾種現代質譜儀的簡介
8.6.1應用于有機化學分析中的色譜-質譜聯用儀
8.6.2應用固體表面成分分析的離子探針質譜儀
8.6.3同位素比值測定質譜儀
8.6.4質譜質譜聯用技術
9色譜法導論
9.1色譜法概述
9.1.1色譜法的發(fā)展歷史
9.1.2色譜法的分類
9.1.3各種色譜方法的共同特點
9.2色譜圖的重要參數
9.2.1色譜峰及峰寬
9.2.2組分在色譜系統中的保留值
9.2.3分離度
9.2.4容量因子(質量分配比k’)和相比(β)
9.2.5相對保留值(a)
9.3色譜理論I——塔板理論
9.3.1塔板模型的基本假設
9.3.2塔板理論方程式
9.3.3塔板理論的討論
9.4色譜理論II——速率理論
9.4.1渦流擴散項
9.4.2分子縱向擴散項
9.4.3傳質阻力項
9.5分離度
9.5.1分離度與組分被分離的純凈度
9.5.2分離度方程及分離度的控制
10氣相色譜法
10.1氣相色譜儀
10.1.1氣路系統
10.1.2進樣系統
10.1.3分離系統
10.1.4檢測系統
10.1.5記錄及數據處理系統
10.1.6溫度控制系統
10.2固定相
10.2.1固體固定相
10.2.2液體固定相
10.2.3色譜柱的制備
10.3氣相色譜檢測器
10.3.1檢測器的性能指標
10.3.2熱導池檢測器
10.3.3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
10.3.4電子捕獲檢測器
10.3.5火焰光度檢測器
10.3.6氮磷檢測器
10.3.7光離子化檢測器
10.4氣相色譜定性分析
10.4.1利用已知物定性
10.4.2與其它分析儀器結合定性
10.5氣相色譜定量分析
10.5.1定量分析的理論依據
10.5.2峰面積的測量方法
10.5.3定量校正因子的測定
10.5.4各種定量方法
10.6色譜定量分析允許誤差范圍
11高效液相色譜法
11.1高效液相色譜法簡介
11.2HPLC的類型及類型的選擇
11.2.1液-液色譜法
11.2.2液-固色譜
11.2.3離子交換色譜
11.2.4凝膠色譜
11.2.5液相色譜的簡單模型
11.2.6分離類型的選擇
11.3高效液相色譜儀
11.3.1流動相輸送系統
11.3.2進樣系統
11.3.3色譜分離系統
11.3.4檢測記錄數據系統
11.4高效液相色譜固定相
11.4.1液-固色譜固定相
11.4.2液-液色譜固定相
11.4.3離子交換劑
11.4.4凝膠色譜固定相
11.5液相色譜流動相
11.5.1對流動相的要求
11.5.2溶劑強度
11.5.3液-固色譜流動相的選擇
11.5.4液-液色譜流動相的選擇
11.5.5離子交換色譜流動相的選擇
11.5.6凝膠色譜流動相的選擇
11.6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器
11.6.1紫外吸收檢測器
11.6.2示差折光檢測器
11.6.3熒光檢測器
11.6.4二極管陣列檢測器
12現代儀器分析中的背景消除及化學計量學簡介
12.1儀器分析中的背景及消除方法
12.1.1系統背景的消除和降低
12.1.2隨機背景的消除與降低
12.2多組分分析及其在分析中的意義
12.2.1經典多組分分析
12.2.2化學計量學簡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