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計算機/網(wǎng)絡軟件工程及軟件方法學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模型 編譯技術 系統(tǒng)結構

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模型 編譯技術 系統(tǒng)結構

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計算模型 編譯技術 系統(tǒng)結構

定 價:¥20.00

作 者: 鄭緯民,周光明,田新民編著
出版社: 清華大學出版社 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叢編項: 中國計算機學會學術著作叢書
標 簽: 函數(shù) 程序語言

ISBN: 9787302022343 出版時間: 1997-11-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261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本書詳細論述了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的計算模型、編譯技術以及面向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的系統(tǒng)結構。其主要內容包括:函數(shù)程序設計語言,λ演算,函數(shù)語言的歸約計算方法,函數(shù)語言的圖重寫計算模型,圖重寫計算模型描述語言CIL,多態(tài)類型及類型檢查,自由變量的清除與優(yōu)化組合子,惰性模式匹配及編譯方法,嚴格性分析方法,編譯時粒度分析及估算方法,存儲管理及垃圾單元回收,多機并行圖重寫執(zhí)行模型HPGREM,并行抽象機PAM/TGR及體系結構等。本書適合于從事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信息處理、并行處理技術研究的科技人員閱讀,也可作為計算機等專業(yè)的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和教學參考書。

作者簡介

  鄭緯民男,1946年生,浙江寧波人。197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自動控制系并留校任教。1982年在清華大學計算機系獲碩士學位?,F(xiàn)為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至1986年曾在紐紙頭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從事分布操作系統(tǒng)研究。1989年至1991年曾在英國南安普敦大學參加函數(shù)語言并行編譯系統(tǒng)的研究。鄭緯民多年來一直從事并行處理與分布計算機系統(tǒng)、面向AI體系結構以及說明性語言的編譯方法和程序開發(fā)環(huán)境等教學和研究工作,取得了—系列成果。近幾年來,參加或負責的國家攻關、863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有“THUDS分布計算機”、“并行圖歸納智能工作站”、“軍用軟件開發(fā)新技術”、“可擴展并行機群系統(tǒng)”等10余項。研究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或國內領先水平,多次獲得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近幾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80余篇。著作有《計算機系統(tǒng)結構)和《函數(shù)語言及其實現(xiàn)技術》等

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引論
    1.1 函數(shù)式程序設計語言
    1.1.1 APL語言
    1.1.2 FP語言
    1.1.3 ML語言
    1.1.4 Lisp語言
    1.1.5 SASL,KRC和Miranda語言
    1.1.6 Haskel1語言
    1.1.7 其它的函數(shù)語言
    1.2 函數(shù)語言的基本特征和實現(xiàn)論題
    1.2.1 函數(shù)語言的基本特征
    1.2.2 程序的執(zhí)行效率
    1.2.3 主要實現(xiàn)論題
    1.3 函數(shù)語言的圖重寫實現(xiàn)技術
    1.4 本章小結
   第2章 函數(shù)式程序設計語言
    2.1 函數(shù)語言的特點
    2.1.1 變量名和值
    2.1.2 執(zhí)行順序
    2.1.3 循環(huán)和遞歸
    2.1.4 數(shù)據(jù)結構
    2.1.5 函數(shù)作為值
    2.2 ML語言簡介
    2.2.1 ML的特點
    2.2.2 類型
    2.2.3 幾點說明
    2.3 SML標準類型
    2.3.1 基本類型
    2.3.2 表類型
    2.3.3 元組類型
    2.3.4 函數(shù)的類型和表達式
    2.4 sML標準函數(shù)
    2.4.1 標準布爾型函數(shù)
    2.4.2 標準算術運算函數(shù)和運算符的重載
    2.4.3 標準字符串函數(shù)
    2.4.4 標準表函數(shù)
    2.4.5 字符、字符串和表
    2.4.6 比較運算符
    2.5 SML函數(shù)定義
    2.5.1 函數(shù)
    2.5.2 約束變量的類型
    2.5.3 定義
    2.5.4 條件表達式
    2.5.5 遞歸和函數(shù)定義
    2.5.6 訪問元組約束變量中的元素
    2.5.7 模式匹配
    2.5.8 局部定義
    2.6 SML類型
    2.6.1 類型表達式和類型縮寫(abbreviatedtypes)
    2.6.2 類型變量和多態(tài)性
    2.6.3 定義新類型
    2.6.4 抽象數(shù)據(jù)類型
    2.6.5 樹
    2.7 本章小結
   第3章 λ演算
    3.1 λ演算的基本概念和定義
    3.2 λ演算的歸約
    3.3 遞歸定義
    3.4 純λ演算中的算術
    3.5 本章小結
   第4章 函數(shù)語言的歸約計算方法
    4.1 歸約計算的語義
    4.2 正規(guī)序歸約的語用
    4.2.1 串歸約(stringreduction)
    4.2.2 標準環(huán)境歸約(standardenvironmentreduction)
    4.2.3 圖歸約(graphreducti0n)
    4.2.4 全惰性圖歸約(fulllazygraphreduction)
    4.2.5 惰性圖歸約(1azygraphreduction)
    4.2.6 圖歸約的特點
    4.3 組合子圖歸約(c0mbinator-basedgraphreduction)
    4.3.1 基本思想
    4.3.2 組合子及其性質
    4.3.3 超組合子性質
    4.4 本章小結
   第5章 函數(shù)語言的圖重寫計算模型
    5.1 計算對象的描述形式
    5.2 計算的操作方式
    5.3 計算的控制方式
    5.3.1 并行性開發(fā)策略
    5.3.2 并行計算的控制管理方法
    5.3.3 并行計算任務的粒度(granularity)
    5.4 本章小結
   第6章 編譯中間語言
    6.1 中間語言的基本概念
    6.2 CIL程序的基本描述形式
    6.3 CIL程序例子
    6.4 CIL程序執(zhí)行算法
    6.5 CIL語言對函數(shù)式程序的支持
    6.5.1 TermL模式結構的轉換
    6.5.2 非平坦TermL的轉換
    6.5.3 標記TermR
    6.6 本章小結
   第7章 多態(tài)類型及類型檢查
    7.1 多態(tài)類型
    7.2 程序的表示
    7.3 類型推導與類型合一
    7.4 類型變量與環(huán)境
    7.5 類型推導算法
    7.5.1 類型推導算法中用到的函數(shù)
    7.5.2 類型推導算法
    7.6 本章小結
   第8章 自由變量的消除與優(yōu)化組合子
    8.1 λ-提升
    8.1.1 λ-提升方法
    8.1.2 λ-提升方法的評價
    8.2 最大自由表達式(mfe)抽取
    8.2.1 mfe抽取算法
    8.2.2 最大自由表達式抽取方法的分析
    8.3 函數(shù)部分作用共享分析
    8.3.1 部分作用的共享及其表示
    8.3.2 共享分析方法
    8.4 優(yōu)化組合子生成方法
    8.5 本章小結
   第9章 惰性模式匹配及其編譯方法
    9.1 模式與模式匹配
    9.2 最小擴展模式與模式匹配樹
    9.2.1 模式匹配謂詞及其性質
    9.2.2 惰性模式匹配算法的存在性與最小擴展模式
    9.2.3 MEPⅡ的生成和匹配樹的構造
    9.3 模式的平坦化和參量一致化變換
    9.3.1 兩個簡單的轉換方法及其效率
    9.3.2 重寫規(guī)則的生成方法
    9.4 本章小結
   第10章 惰性函數(shù)語言程序嚴格性分析方法
    10.1 抽象解釋和嚴格性分析方法
    10.1.1 基于抽象解釋的嚴格性分析方法
    10.1.2 嚴格性分析與函數(shù)程序的并行性開發(fā)
    10.1.3 惰性計算方式和結構數(shù)據(jù)的計算
    10.2 投影分析分析方法
    10.2.1 投影和計算的描述
    10.2.2 基于投影分析的嚴格性分析方法
    10.2.3 舉例
    10.3 并行性開發(fā)方法的優(yōu)化
    10.3.1 算子
    10.3.2 并行性開發(fā)方法
    10.4 本章小結
   第11章 編譯時粒度分析及估算方法
    11.1 現(xiàn)狀與問題
    11.2 K0zen語義與分布函數(shù)
    11.3 分布函數(shù)與程序粒度的關系
    11.4 程序粒度分析的系統(tǒng)化方法
    11.5 細粒度任務的收攏(coalescing)原理
    11.6 任務顆粒的分類及合并
    11.7 引入啟發(fā)因素的編譯時粒度分析算法HCGA
    11.8 實驗及與相關工作的比較
    11.9 本章小結
   第12章 存儲管理及垃圾單元回收
    12.1 概述
    12.2 Ash0ke的改進引用計數(shù)法
    12.2.1 Ashoke算法
    12.2.2 Ashoke算法的正確性證明
    12.2.3 并行環(huán)境中的Ash0ke算法實現(xiàn)
    12.3 基于引用計數(shù)的垃圾回收技術
    12.3.1 經(jīng)典的引用計數(shù)法
    12.3.2 ARVIND/THOMAS的帶權引用計數(shù)法
    12.3.3 垃圾單元回收的惰性方法
    12.3.4 帶權的垃圾單元惰性回收方法
    12.4 FL/TBD/TBC/CRC與CM分立的垃圾回收開銷分析
    12.5 FL/TBD/TBC/CRC與CM混合的垃圾回收開銷分析
    12.6 并行系統(tǒng)中的垃圾單元回收
    12.7 本章小結
   第13章 多相并行圖重寫執(zhí)行模型HPGREM
    13.1 并行執(zhí)行模型的研究現(xiàn)狀
    13.2 HPGREM的形式化描述
    13.2.1 基本定義
    13.2.2 形式化描述
    13.3 存儲管理及執(zhí)行環(huán)境組織
    13.4 并行性開發(fā)策略
    13.4.1 并行性開發(fā)
    13.4.2 任務分布的Lazy-Eager原理
    13.4.3 基于LEDT原理的任務分布算法
    13.5 并行執(zhí)行模型HPGREM的多相性質
    13.6 本章小結
   第14章 并行抽象機PAM/TGR及體系結構
    14.1 概述
    14.2 存儲器組織及數(shù)據(jù)表示
    14.2.1 存儲器組織
    14.2.2 圖結點及數(shù)據(jù)表示
    14.3 并行抽象機PAM/TGR的指令系統(tǒng)
    14.3.1 并行抽象機指令集
    14.3.2 抽象機的尋址方式
    14.3.3 并行抽象機PAM/TGR的優(yōu)化編譯器
    14.4 并行抽象機的指令執(zhí)行算法
    14.4.1 環(huán)境生成指令(push)執(zhí)行算法
    14.4.2 環(huán)境拷貝指令(copy)執(zhí)行算法
    14.4.3 重寫指令(grew)執(zhí)行算法
    14.4.4 重寫任務的管理指令(take,mask,sndt,recy)執(zhí)行算法
    14.4.5 調用基元操作與存儲管理指令(call,flsh)執(zhí)行算法
    14.5 并行抽象機PAM/TGR的體系結構
    14.6 并行抽象機PAM/TGR的性能評價
    14.6.1 基于Benchmark的PAM/TGR性能測試
    14.6.2 與相關系統(tǒng)的性能比較
    14.7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