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專門史南北朝時期淮漢迤北的邊境豪族

南北朝時期淮漢迤北的邊境豪族

南北朝時期淮漢迤北的邊境豪族

定 價:¥20.00

作 者: 韓樹峰著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編項: 東方歷史學術文庫
標 簽: 中國治政

ISBN: 9787801499998 出版時間: 2003-06-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28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東方歷史學術文庫【作者后記】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完成的,博士論文完成于1996年。依當時構想,對邊境豪族在南北政權中所起作用的論述本不分轅輊,但由于時間所限,要完成這一研究課題深感力有不逮,所以,論述的重點只好放在南方,北朝的有關內(nèi)容,只是略加探討。工作將近七年,因忙于其他雜務,這一部分內(nèi)容仍然沒有得以補充,看來,更為系統(tǒng)的論述只能留待以后彌補了。原論文由六篇互相獨立且互相關聯(lián)的專題論文構成,部分在刊物上先后發(fā)表過。此次出版,為增加本書結構的完整性,做了部分增刪,但基本觀點一仍其舊。盡管如此,本書的錯誤和紕漏在所難免,歡迎讀者諸君批評指正。我要衷心感謝田余慶、祝總斌兩位先生,他們是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導師。在六年的求學生涯中,二位先生給了我無盡的關懷和幫助,沒有他們的指導,本書是不可能完成的。對他們多年的諄諄教誨在此謹致謝意!另外,江蘇連云港市的滕昭宗先生來函討論相關問題,使作者獲益非淺;編輯宋月華女士為本書付出了辛勤的勞動,其嚴肅負責的精神,使本書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得以減少許多,盛情可感,在此一并致謝。作者2003年3月12日【目錄】導言(1)第一章青齊豪族在南北朝的變遷(1)第一節(jié)劉宋泰始以前青齊豪族的遭遇(1)第二節(jié)青齊豪族與南齊高、武二帝關系之探討(8)第三節(jié)淮蕃海捍,本出北豪的形成及其破壞(11)第四節(jié)魏孝文帝時期的南北形勢與青齊豪族的動向(16)第五節(jié)小結(21)第二章南北對立與清河崔氏的沉?。?6)第一節(jié)北魏初期清河崔氏的南北分離(26)第二節(jié)清河崔氏在南朝的衰落(29)第三節(jié)魏孝文帝定姓族和清河崔氏門第在北方的確立(32)第四節(jié)清河崔氏與魏齊嬗代(37)第五節(jié)小結(39)第三章豫州豪族在南朝的活動及其降魏(44)第一節(jié)豫州地域的界定(44)第二節(jié)義嘉之亂中所見豫州諸豪族(46)第三節(jié)豫州豪族與齊明帝篡位之關系及其降魏(50)一、豫州豪族與齊明帝即位之關系(51)二、齊明帝時期豫州刺史的人選(52)三、關于裴叔業(yè)降魏事件的分析(53)第四節(jié)蕭梁政權中的豫州豪族(57)一、齊末梁初東西力量的對抗(57)二、豫州豪族的北伐及其在豫州的經(jīng)營(58)三、豫州豪族在蕭梁政權中的地位(59)四、侯景亂梁與豫州豪族的關系(60)第五節(jié)豫州豪族在北魏南境諸州的活動(62)第六節(jié)小結(65)第四章雍州豪族與宋梁政治(68)第一節(jié)晉末宋初雍州豪族勢力的形成(68)第二節(jié)雍州集團勢力在劉宋時期的消長(71)一、元嘉以前雍州豪族地位的逐漸變化(71)二、劉義宣叛亂:雍州系統(tǒng)與北府系統(tǒng)的對抗(73)三、雍州豪族在中央的驟衰(76)第三節(jié)雍州豪族在蕭梁時期的盛衰(78)第四節(jié)南北形勢對定都洛陽的影響(81)第五章河東柳氏在南朝的獨特發(fā)展歷程(93)第一節(jié)河東柳氏南遷時間的考察(94)第二節(jié)宋齊時期河東柳氏的發(fā)展(97)第三節(jié)梁代河東柳氏的文武分途(101)第六章后論(108)第一節(jié)邊境豪族的獨特性(108)一、荒傖、北人與豪族(108)二、邊境豪族的學風(110)三、邊境豪族的社會習俗(115)第二節(jié)邊境豪族的門第(118)第三節(jié)邊境豪族與南北政治(127)參考文獻(135)后記【導言】西晉永嘉(307――313年)年間,五胡亂華,中原民眾為躲避這場災難性的戰(zhàn)亂,以大族為核心,波浪般地涌向南方,從而拉開了流民南渡的序幕。自此至宋明帝泰始(465――471年)年間,相繼出現(xiàn)了數(shù)次流民南遷的高潮,而小規(guī)模的南遷則始終絡繹不絕地進行著。永嘉亂后的流民遷徙,其數(shù)量之多,規(guī)模之大,范圍之廣,可謂前所未有。據(jù)譚其驤先生統(tǒng)計,南渡人口占北方總?cè)丝诘陌朔种粡?,而在流民最多的南徐州,僑口已過全州人口的半數(shù)。其遷徙范圍則遍及今江蘇、山東、安徽、四川、湖北、陜西、河南、江西、湖南諸省,甚至遠及福建[1]。流民遷徙時間不同,經(jīng)歷有異,從而造成際遇有別。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大族為核心的流民集團都先后走上了東晉、宋、齊、梁四朝政治舞臺。文化士族始終把持中央高位,次等士族即本文所論的邊境豪族構成南朝武裝力量的主干是四朝政權的共同特色。許多學者將東晉南朝政權稱為僑人政權,不無道理。不過,筆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僑人政權不僅指南遷的王、謝等文化高門在政治上占有絕對優(yōu)勢,而且也包含了南遷的次等士族這一武力集團成為南方政權的軍事支柱這一重要內(nèi)容。而從南北政權的對立及南方政權的頻繁更替及內(nèi)部斗爭分析,擁有一定軍事力量的次等士族尤其顯得比文化士族更為重要。正是由于他們的竭力支持,南方政權才得以生存下來,并與北方政權對峙達兩個半世紀之久,而隨著這些豪族的衰頹或北歸,南方政權也漸漸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力,走向窮途末路。至于南方政權的內(nèi)部斗爭,也莫不與次等士族密切相關。每一個新政權都是在次等士族的支持下建立的,即使宮廷政變也不例外。從某個角度說,南朝歷史實際就是以次等士族為主體的歷史。至于北歸的次等士族,在北方政權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這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時表現(xiàn)得最為明顯?;诖蔚仁孔逶谀媳闭嘀兴鸬倪@種重要作用,對這一特殊階層進行全面深入地研究遂成為必要,這也是理解南北政權互動性的必要條件。最早對次等士族進行研究的是陳寅恪先生,他在《述東晉王導之功業(yè)》[2]一文中首先提出了以勇武善戰(zhàn)見長的“次等士族”這一概念,對這一武力集團作出了概括性論述,指出此集團南遷后分別居于長江下游的京口與上游的襄陽這一值得注意的歷史現(xiàn)象。陳先生對次等士族與東晉、宋、齊、梁四朝政權的關系雖沒有作出具體論證,但其高屋建翎的史學眼光和境界對以后研究次等士族的學者不無深刻的啟發(fā)作用,這篇論文也因此成為這一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之后,田余慶先生著《北府兵始末》[3]一文,對居于京口的武力集團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興衰過程及其在東晉、劉宋早期所起的歷史作用進行了深入而又詳盡細致的分析,清晰地勾勒出北府兵的發(fā)展脈絡。唐長孺先生的《北魏的青齊土民》[4]一文則對徙自河北居于青齊的地方流民集團進行研究,翔實地論證了青齊豪族隨南燕政權南下,以后又成為劉宋臣民,扎根青齊,及北魏獻文帝時淪為平齊民,遷徙平城,并在孝文帝太和年間“例得還鄉(xiāng)”,重新在青齊得到發(fā)展的歷史事實。羅新先生的《青徐豪族與宋齊政治》[5]一文,對這一地方豪族集團續(xù)有探討,論述了青齊淪陷后遷徙郁洲(今江蘇省連云港市)的青齊豪族在宋齊禪代之際所起的重要作用。田余慶、滕昭宗二先生合著的《南北對峙時期的彭城叢亭里劉氏》[6]一文則另辟新徑,將彭城叢亭里劉氏這一地方豪族放在南北對峙的特殊歷史背景下加以考察,討論了劉氏憑借其可南可北的地理條件,反復于南北之間,以求保護和發(fā)展其宗族勢力的歷史事實,揭示了不同于王、謝高門的另一類型士族的特殊發(fā)展歷程。本書對邊境豪族的研究是在上述諸學者所做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對上述文章均有所借鑒。而書中所討論的邊境豪族也大都有自北入南,復自南入北的歷史,情況與彭城叢亭里劉氏有些類似,所以本書也盡量將邊境豪族放在南北對立這一特殊歷史背景下進行考察。這里有必要對本書邊境所涵蓋的地域范圍做一解釋。從歷史上看,南北政權的對立多以江淮地區(qū)為緩沖地帶[7]。劉宋何承天在談到三國對峙的情況時說:“曹、孫之霸,才均智敵,江、淮之間,不居各數(shù)百里。魏舍合肥,退保新城,吳城江陵,移民南俟,濡須之戍,家停羨溪?!盵8]則遼闊的江淮地區(qū)基本上是作為邊境線而存在的。但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對立卻比較特殊,南北政權之間可以說幾乎沒有一條較為固定的邊境線。北方少數(shù)族政權如石趙、苻秦固然可以做到胡馬臨江,而東晉政權也曾數(shù)次收復舊都洛陽。而且南北政權在這一地區(qū)基本上都是倏忽來去,其所占領的地區(qū)也因此很難鞏固,這就使得南北政權之間的邊界線變得更加難以確定。由于江淮地區(qū)經(jīng)常遭受軍事威脅,邊境豪族很難在這一地區(qū)立足并發(fā)展起來,所以真正意義上的邊境豪族此時并不存在。而且其時胡漢矛盾尖銳,即使有豪族存在,南北政權也不會允許其反復于南北之間,因此,東晉十六國對立時期的邊境情況基本不在本書的討論范圍內(nèi)。東晉末年,劉裕滅南燕,亡后秦,收復青齊和關中地區(qū),但關中旋復即失,南北政權東以三齊為界,由此往西,則以淮北、沔北地區(qū)作為緩沖地帶。此時,北方已統(tǒng)一在北魏政權之下,而南方東晉政權則由劉宋代替。宋魏對峙時期,南北力量基本處于均衡狀態(tài),雙方均無力向前推進。崔浩所說的劉宋不能守河南,北魏無力定江東就是這種情況的體現(xiàn)[9]。這為強宗豪族在這一地區(qū)扎根并發(fā)展起來提供了有利的客觀環(huán)境。本書所指的邊境地區(qū)就是處于這種均衡狀態(tài)下的緩沖地帶,包括了劉宋泰始以前的青、冀、徐、兗、豫、雍等州。所論述的豪族強宗則是自宋魏對峙開始,在這一緩沖地帶下發(fā)展起來的地方家族,包括了清河崔氏、河東裴氏、河東柳氏等北方舊族。魏太武帝太平真君末年(450年)以后,北魏政權力量有所增強,遂采取逐漸南進的蠶食政策,將本來是緩沖地帶的地區(qū)逐步納入自己的疆域范圍。獻文帝皇興年間(467――470年),北魏攻克淮北四州及淮西七郡;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北魏占領沔北五郡;宣武帝景明元年(500年),北魏又將豫州納為己有。而南方政權的防線則步步退縮,由防河退而防淮,由防淮退而防江。北魏向南推進的意義并不僅在于北方疆域的擴大和南方疆域的縮小,更深層的影響在于,隨著北方政權的南進,許多居于緩沖地帶的邊境豪族入北,成為北方政權的臣民。即使仍舊效命南朝的豪族,由于家鄉(xiāng)淪陷,也失去了其賴以生存的根基,不得不四處漂泊。因此,北方政權向南推進的過程,實際就是逐漸消滅南朝有生力量的過程。當隋政權南下滅陳之際,在江淮及襄陽一帶沒有遇到強有力的抵抗,根本原因就在于這些地區(qū)的邊境豪族已不復存在。這樣,以邊境豪族為支柱的南朝政權隨著邊境豪族的衰落,在難以尋找到也不可能尋找到新的支撐點的情況下,其滅亡也就成為勢所必然了。本書自東到西選取了在南北對立時期較有代表意義的三個地區(qū),即青冀二州、豫州、雍州。居于這些地方的邊境豪族勢力較為強大,他們在不同時期分別支撐過南朝不同政權。以后,這些豪族相繼入北。而且崔、裴、柳等家族在北方又上升為名門大族,不像王、謝等僑姓高門那樣,入北后便寂而無聞。這些邊境豪族具有自己獨特的發(fā)展歷程。這是本書將這些豪族作為研究對象的主要原因。本書共分六章,前五章對青冀、豫、雍等豪族武力集團做個案研究,一、三、四章分別把這三個地區(qū)的豪族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論證,探討他們在南北政權尤其在南方政權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二、五章則抽取這些豪族集團中較有代表性的家族清河崔氏和河東柳氏進行個案研究,以進一步加深對邊境豪族的理解。第六章作為后論,對邊境豪族進行綜合論述,討論他們作為一個特殊階層所具有的獨特性及其在南北方的門第,并對其在南北政權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做出論證。這本小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原論文由六篇互相獨立且互相關聯(lián)的專題論文構成,為增加本書結構的完整性,這次做了較大的修改。盡管如此,這本小書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依原來構想,對邊境豪族在南北政權中所起作用的論述本不分轅輊,但由于作者資質(zhì)魯鈍,再加之專業(yè)荒疏,時間有限,要完成這一研究課題深感力有不逮,所以,論述的重點只好放在南方,北朝的有關內(nèi)容,只是略加探討,更為系統(tǒng)的論述只能留待以后彌補了。:::::::::[1]譚其驤:《晉永嘉喪亂后之民族遷徙》,《長水集》上冊,人民出版社,1987年。[2]陳寅?。骸妒鰱|晉王導之功業(yè)》,《金明館叢稿初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田余慶:《北府兵始末》,《秦漢魏晉史探微》,中華書局,1993年。[4]唐長孺:《北魏的青齊土民》,《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中華書局,1983年。[5]羅新:《青徐豪族與宋齊政治》,《原學》第一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4年。[6]田余慶、滕昭宗:《南北對立時期的彭城叢亭里劉氏》,《國故新知》,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7]參史念海先生《論我國歷史上東西對立的局面和南北對立的局面》,《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2年第一輯。[8]《宋書》卷64《何承天傳》。[9]《魏書》卷35《崔浩傳》。

作者簡介

  韓樹峰,1966年生,山東慶云人。1996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xiàn)任教于中國人民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從事中國古代政治史、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工作。TOP目錄 導言第一章 青齊豪族在南北朝的變遷第一節(jié) 劉宋泰始以前青齊豪族的遭遇第二節(jié) 青齊豪族與南齊高、武二帝關系之探討第三節(jié) “淮蕃海捍,本出北豪”的形成及其破壞第四節(jié) 魏孝文帝時期的南北形勢與青齊豪族的動向第五節(jié) 小結第二章 南北對立與清河崔氏的沉浮第一節(jié) 北魏初期清河崔氏的南北分離第二節(jié) 清河崔氏在南朝的衰落第三節(jié) 魏孝文帝定姓族和清河崔氏門第在北方的確立第四節(jié) 清河崔氏與魏齊嬗代第五節(jié) 小結第三章 豫州豪族在南朝的活動及其降魏第一節(jié) 豫州地域的界定第二節(jié) “義嘉之亂”中所見豫州諸豪族第三節(jié) 豫州豪族與齊明帝篡位之關系及其降魏第四節(jié) 蕭梁政權中的豫州豪族第五節(jié) 豫州豪族在北魏南境諸州的活動第六節(jié) 小結第四章 雍州豪族與宋梁政治第一節(jié) 晉末宋初雍州豪族勢力的形成第二節(jié) 雍州集團勢力在劉宋時期的消長第三節(jié) 雍州豪族在蕭梁時期的盛衰第四節(jié) 南北形勢對定都洛陽的影響第五章 河東柳氏在南朝的獨特發(fā)展歷程第一節(jié) 河東柳氏南遷時間的考察第二節(jié) 宋齊時期河東柳氏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 梁代河東柳氏的文武分途第六章 后論第一節(jié) 邊境豪族的獨特性第二節(jié) 邊境豪族的門第第三節(jié) 邊境豪族與南北政治參考文獻后記 TOP 其它信息 裝幀:平裝頁數(shù):263 開本:32正文語種:中文

圖書目錄

導 言 第一章 青齊豪族在南北朝的變遷
第一節(jié) 劉宋泰始以前青齊豪族的遭遇
第二節(jié) 青齊豪族與南齊高、武二帝關系之探討
第三節(jié) “淮蕃海捍,本出北豪”的形成及其破壞
第四節(jié) 魏孝文帝時期的南北形勢與青齊豪族的
動向
第五節(jié) 小 結 第二章 南北對立與清河崔氏的沉浮
第一節(jié) 北魏初期清河崔氏的南北分離
第二節(jié) 清河崔氏在南朝的衰落
第三節(jié) 魏孝文帝定姓族和清河崔氏門第
在北方的確立
第四節(jié) 清河崔氏與魏齊嬗代
第五節(jié) 小 結 第三章 豫州豪族在南朝的活動及其降魏
第一節(jié) 豫州地域的界定
第二節(jié) “義嘉之亂”中所見豫州諸豪族
第三節(jié) 豫州豪族與齊明帝篡位之關系及其降魏
第四節(jié) 蕭梁政權中的豫州豪族
第五節(jié) 豫州豪族在北魏南境諸州的活動
第六節(jié) 小 結 第四章 雍州豪族與宋梁政治
第一節(jié) 晉末宋初雍州豪族勢力的形成
第二節(jié) 雍州集團勢力在劉宋時期的消長
第三節(jié) 雍州豪族在蕭梁時期的盛衰
第四節(jié) 南北形勢對定都洛陽的影響 第五章 河東柳氏在南朝的獨特發(fā)展歷程
第一節(jié) 河東柳氏南遷時間的考察
第二節(jié) 宋齊時期河東柳氏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梁代河東柳氏的文武分途 第六章 后 論
第一節(jié) 邊境豪族的獨特性
第二節(jié) 邊境豪族的門第
第三節(jié) 邊境豪族與南北政治 參考文獻 后 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