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個怪現象,歷代帝王之中,讀書人出身的幾乎一個也沒有,在社會上引起深遠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也很少是純粹的讀書人。現在才逐漸領悟,因為絕大多數讀書人,都被書本困死了,只知識守經,不知道從權,巨事變化無常,豈是一兩本所謂的“經典”所能窮盡的!《算經》,計算不但是謀略的核心,還是無數人獲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質和手段。但長期以來,這一重要的內容都湮沒有浩瀚的典籍和瑣碎的史料之中,待人梳理。于是我們就開始了這項拋磚玉的工作。首先是研讀了大量的謀略經典,分別爬梳,系統(tǒng)整理,提煉出來原典智慧。然后分別以加詮釋,充分利用前人和當代學者的研究成果,用非常典型的生動案例進行詳細地說明。定為《算經》。《用經》,用什么,怎樣用,這是兩個基本問題,幾乎可以用來概括整個人類的歷史。這個平常無奇,每天都在人們的嘴皮子上走過無數遍的字,競然有如此神奇的力理,能夠操縱無數英雄豪杰的命運,能夠改變某一時段時史的走向?蘇軾曾經分析過劉邦和項羽二人的不同命運,認為忍和不忍導致了他們完全相反的歸宿。用忍和不用忍固然如此,對其各方面條件的利用,又何嘗不如此?《權經》,權力曾經是一個很忌諱的話題,好像誰要談論權力,誰就有權力欲,誰就是野心家。在封建社會中,權力最敏感的神經,帝王們用它來控制、利用天下臣民,滿足自己的欲望。在他們那們,權力被鑄造成一把鋒利的兇器,它決定著無數人民的生死存亡,制造恐怖的氣氛,以便達到鞏固統(tǒng)治的效果。但是只要是刀子,就能傷人,就看它掌握在誰手里。歷史上的爭奪,很多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