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哲學中國哲學儒學引論

儒學引論

儒學引論

定 價:¥46.00

作 者: 崔大華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叢編項: 哲學史家文庫
標 簽: 中國哲學

ISBN: 9787010031729 出版時間: 2001-09-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1cm 頁數: 872 字數:  

內容簡介

  《儒學引論》是人民出版社最近組織出版的“哲學史家文庫”系列圖書的一部,收入該文庫的哲學著作有馮友蘭著《中國哲學史新編》、候外廬主編《中國思想通史》以及任繼愈、朱謙之、方克立、汪子嵩、葉秀山等21人的著作。崔大華研究員的另一部著作《莊學研究》也被收入這一文庫并再版。一人同時有兩部專著被人民出版社收入“哲學史家文庫”,充分顯示了崔大華研究員在我國當代哲學史家隊伍中的地位。《儒學引論》一書66萬字,由四篇組成。甲篇先秦儒學,論述儒學的確立及其最初的發(fā)展。認為孔子突破原始宗教觀念和西周宗法觀念而確立的儒學,是一由心性的、社會的和超越的三個理論層面構成的倫理道德思想體系??鬃又?,先秦儒學主要有孟子、荀子和以《禮記》、《易傳》為代表的三個不同的理論走向。較之孔子的儒學思想,孟子在心性的和超越的層面上有較多的承接與發(fā)展;荀子則在社會的和超越的層面上表現(xiàn)出較大的變異;《禮記》和《易傳》中吸收進不少道家思想觀念,補充了孔子思想中天道自然觀理論的不足。乙、丙兩篇從兩個主要方面論述儒學在先秦以后的理論面貌和歷史面貌,其一是作為儒學學術基礎的經學,其一是作為儒家哲學的儒學三個理論形態(tài)——漢代天人之學、魏晉自然之學和宋明性理之學。在經學篇中,論述了經學從今古文經學到宋學、清學的發(fā)展歷程,和經學的訓詁、義釋、考辨等基本學術內容。在儒學理論形態(tài)篇中,論述了儒學的天人之學、自然之學和性理之學的不同理論內涵,及其對儒學三個理論層面中基本范疇性、禮、天命的不同詮釋,和模塑的社會生活之功能的不同表現(xiàn)。丁篇是總結,從儒學的特質、理論結構、社會功能三個主要之點上對儒學作總體的概括,最后還論及了儒學的現(xiàn)代處境?!度鍖W引論》是一部自覺用結構的、比較的和歷史的分析方法,全面地論述儒學理論和學術內容及其歷史發(fā)展的學術著作。

作者簡介

暫缺《儒學引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自序
甲篇 先秦儒學
一、儒學的形成
(一)界定:儒學的范圍與起點
(二)殷周之際的觀念變遷
(三)孔子:儒學的確立
1、背景
2、三個理論層面
二、儒學在先秦的發(fā)展
(一) 孔子儒學的最初傳授
(二) 先秦儒學的理論發(fā)展
1、孟子之貢獻
2、荀子之變異
3、《易傳》的思想
4、《禮記》的思想
乙篇 經學:儒學的學術基礎
一、經學的歷史發(fā)展
(一)儒家經典的確立:從“六經”到“十三經”
(二)今古文經學
(三)宋學
(四)清學
二、經學的基本學術內容
(一)經學之訓詁
1、字詞訓解
2、名物制度訓釋
3、訓詁進展之表現(xiàn)
(二)經典之義理詮釋
1、經典義釋之基本模式
2、《詩經》之義釋模式
3、《春秋》之義釋模式
4、《周易》之義釋模式
(三)經典之考辯
1、五經作者
2、文字訂正和篇目辯偽
3、佚文逸篇的鉤索纂輯
丙篇 儒學的理論形態(tài)
一、天人之學
(一)界定:漢代儒學的理論內容與學脈構成
(二)基本觀念
1、有機自然觀
2、天人感應
3、思維方式
(三)功能
1、對原始儒學基本觀念之詮釋
2、天人之學與漢代社會生活
(四)衰落
二、自然之學
三、性理之學
丁篇 總結
一、儒學的基本特質
二、儒學的理論結構
三、儒學的社會功能
四、儒學的現(xiàn)代處境
致謝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