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考試公務員考試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史教程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史教程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史教程

定 價:¥35.00

作 者: 周忠厚[等]主編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
標 簽: 馬恩列毛鄧著作及研究

ISBN: 9787300040622 出版時間: 2002-07-01 包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498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2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史教程》是全國高校許多教授馬克思主義文藝學課程的教師共同努力的結果,在編著過程中借鑒吸收了國內外出版的有關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專著,教材和論文?!?1世紀中國語言文學系列教材: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史教程》講述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世界各主要國家的發(fā)展,全書共分四部分:一、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二、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在俄國,蘇聯(lián)的傳播和發(fā)展;三、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四、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西方的傳播,發(fā)展和演變。其中每一部分又介紹了各歷史人物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所做的貢獻及其歷史作用等。

作者簡介

  .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馬克思、恩格斯文藝學思想的創(chuàng)始第一節(jié) 《巴黎手稿》--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誕生地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就酷愛文學。馬克思大量閱讀了古典作家的原著,豐富而廣博的文學知識不僅為他的文藝學思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成了他的一個十分有力的戰(zhàn)斗武器。1839-1841年間,馬克思完成了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shù)淖匀徽軐W的差別》,這篇論文表明,當時馬克思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名黑格爾的信徒。在《萊茵報》任職期間,他發(fā)表了一系列文章,強烈地表達了他對普魯士政府的不滿。1843年3 月《萊茵報》被查封后,馬克思全力以赴地批判黑格爾法哲學和國家學說。他發(fā)表在《德法年鑒》上的文章《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論猶太人問題》,提出了無產階級共產主義革命的要求,但是他還沒有將這一要求同對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研究結合起來。恩格斯寄給《德法年鑒》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及《英國狀況》,把社會問題同經濟問題結合在一起研究社會狀況,給了馬克思極大的啟發(fā)。  1843年10月,馬克思舉家遷居巴黎。巴黎活躍的政治、經濟生活使他得以直接觀察資本主義的現(xiàn)實基礎,同時,法國革命的深入研究加深了他對階級斗爭在歷史發(fā)展中的作用的理解。馬克思開始系統(tǒng)地研究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結構,逐步克服了唯心主義殘余,漸漸形成了自己新的世界觀。可以說,1843-1844年,馬克思開始從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馬克思在1844年4月至8月撰寫的《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亦稱《巴黎手稿》,以下簡稱《手稿》)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時期他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妒指濉冯m然帶有濃厚的思辨色彩,但是它包含著對作為共產主義的科學基礎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初次闡發(fā),因而標志著馬克思思想上的一個決定性的轉折。從文藝學思想上看,《手稿》確立了以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動為出發(fā)點的人類學本體論觀點,這為我們研究文藝學奠定了科學的邏輯起點,有著重大的方法論意義。  1844年9月至11月,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了他們的第一部共同著作《神圣家族》,徹底清算了青年黑格爾派的思辨唯心主義,同時,通過對小說《巴黎的秘密》的評論,提出了一些十分 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文藝觀。而馬克思于1845年春季完成的《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以下簡稱 《提綱》),則標志著他完全和費爾巴哈劃清了界限。恩格斯稱這個《提綱》是“包含著新 世界觀的天才萌芽的第一個文件”(《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1卷,41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提綱》雖然沒有直接談及文藝學問題,但它在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奠定新基礎的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變革提供了理論基礎。  1845-1846年,馬克思、恩格斯合寫了他們的第二部共同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這標志著他們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全面創(chuàng)立。這種歷史觀同舊唯心主義歷史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xiàn)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fā)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fā)來解釋觀念的形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2版,第1卷,92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這為考察人類一切精神、意識現(xiàn)象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和方法。關于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原理,馬克思在1859年發(fā)表的《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里又作了進一步的闡述。  總的說來,1843-1848年是馬克思、恩格斯文藝學思想的創(chuàng)始階段。在此期間,恩格斯在《詩歌和散文中的德國社會主義》一文中通過對“真正的社會主義”文學的批判,提出了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一些重要原則。“真正的社會主義”的主要代表是莫澤斯·赫斯、卡爾·格 律恩和海爾曼·克利蓋,這個派別主要通過文學傳播他們的思想,宣揚對抽象的人的膜拜以及對“愛”的宗教信仰,他們不去實際批判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卻代之以感傷地悲嘆人類的苦難。他們在文學上的主觀唯心主義傾向集中表現(xiàn)在卡爾·倍克的詩集《窮人之歌》和格律恩的評論文章《從人的觀點論歌德》中??枴け犊嗽谠娮髦斜憩F(xiàn)了詩人“所固有的小資產階級的幻想”,不描寫具體的現(xiàn)實關系,卻沉溺于抽象的說教和庸俗瑣碎的現(xiàn)象記錄。在恩格斯看來,文學作品應該對現(xiàn)實關系作真實的描述,應該把人物、事件的描述同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聯(lián)系起來,同時文學應該正面歌頌“倔強的叱咤風云的革命的無產者”。這些重要的見解像一根紅線一樣貫串于馬克思、恩格斯的全部文藝理論中。在另一篇書評中,恩格斯批判了以格律恩為代表的一些人所謂的“從人的觀點”出發(fā)論歌德的抽象人性論觀點,初步闡述了“ 美學和歷史的觀點”這樣一個文藝批評的根本原則。19世紀50年代末,恩格斯在評論拉薩爾的劇本《濟金根》時,對“美學和歷史的觀點”又作了重申,我們以后將對此作專門討論。
一、《手稿》中的人類學本體論思想  馬克思在《手稿》中對現(xiàn)代文藝學的偉大貢獻,就在于創(chuàng)造性地將歷史唯物主義人類學本體論研究引進文藝學,將人的審美活動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放在歷史發(fā)展的宏觀背景下,從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廣泛聯(lián)系中,特別是在勞動實踐中揭示創(chuàng)造主體的價值。  對于創(chuàng)造主體,黑格爾曾提出過人不但有自在生命,而且還有自為意識。一方面,人作為動物,有感受和情欲,即有感性方面。同時,人作為人,是世界的“普遍力量”或倫理理想的體現(xiàn)者,具有他的理性方面。因而,人是感性與理性的對立統(tǒng)一。辯證法思想使黑格爾的主體論超越了前人的局限。但是,黑格爾將人的精神、理性作為人的本質,他的唯心主義絕對理念論使得他的主體論更抽象、更神秘。黑格爾的學生費爾巴哈不滿意老師在人身上蒙上神秘的外衣,從生物學的唯物主義出發(fā),明確提出人的本質在于人的感性存在,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理性、愛、意志,這就是完美性,這就是最高的力,這就是作為人的絕對本質,就是人生存在的目的。費爾巴哈力圖通過“意識”來區(qū)分人和動物,但是他認為在作為人的“類” 意識的理性、愛、意志三者之中,關鍵在于“愛”意識,而“愛就是情欲,只有情欲才是存在的標記”。這樣,費爾巴哈的主體又成為生物的個體,而這個個體的“類”意識竟是“ 情欲”的體現(xiàn),費爾巴哈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矛盾。  馬克思在《手稿》中沿用了費爾巴哈的“類”這一術語,并吸收了費爾巴哈的部分思想。但是經歷了世界觀激變的馬克思已在兩個方面遠遠超出了費爾巴哈,并與費爾巴哈有著根本區(qū)別 ,這就是馬克思在《手稿》里確定的實踐觀點,即始終把人們的實踐看做人的感性活動, 以及始終將人看做社會的存在物,看做歷史運動的產物。這個區(qū)別構成了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基礎和出發(fā)點。  對人(本體)的研究是《手稿》貫徹始終的基本課題?!妒指濉芬匀说默F(xiàn)實生活和社會活動為契機,以人與自然、人與人的辯證關系作為核心內容,對人及其活動作了綜合的整體的研究 ,形成了馬克思的“人的科學”的基本特色。在《手稿》里,馬克思沿用了費爾巴哈關于人本身就是自然,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的思想。他指出:“人直接地是自 然存在物。人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作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這些力量作為天賦和才能、作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另一方面,人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和動植物一樣,是“受動的、受制約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67頁,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這就是說人的欲望對象在他身外又為他所需要,是表現(xiàn)和確證他的天賦 、才能、欲望所不可缺少的。人作為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他與對象的關系是什么呢? 馬克思認為,人不同于動物,人與對象的關系具有更大的普遍性。無機界--例如植物、動物、空氣、光等,是人的生活和活動的一部分,人在肉體上只有依靠這些自然產品(不管以食物、燃料、衣著或其他形式出現(xiàn))才能生活,“人的普遍性正表現(xiàn)在把整個自然界--首先作為人的直接的生活資料,其次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材料、對象和工具--變成人的無機的身體”,而且,從理論領域說,人還把自然界“一方面作為自然科學的對 象,一方面作為藝術的對象”,當做“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同上書,95頁。)。 馬克思在以上論述中固然肯定了自然的意義,強調自然是人生存的基礎。但是,從人類學角度看,他的基本著眼點是人。他把自然界視為人的無機的身體、精神的無機界,實際上賦予了自然界人的內容。  馬克思的本體論不僅是費爾巴哈生物學、人本學的沿用,更是對費爾巴哈的超越,這集中表現(xiàn)在對人與人關系的社會性的論述上。馬克思認為,人不同于動物,人的自然屬性只有在社會中才成為屬人的屬性。他說:“吃、喝、性行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人的機能。但是,如果使這些機能脫離了人的其它活動,并使它們成為最后的和唯一的終極目的,那么,在這種抽象中,它們就是動物的機能”(同上書,94頁。)。然而,這種抽象必然使人失去存在的意義和價值,“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說來才是存在的;因為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對人說來才是人與人聯(lián)系的紐帶,才是他為別人的存在和別人為他的存在,才是人的現(xiàn)實的生活要素 ;只有在社會中,自然界才是人自己的人的存在的基礎;只有在社會中,人的自然存在對他說來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對他說來才成為人”。由此得出的結論必 定是“社會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tǒng)一”(《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22頁。)。馬克思人類學本 體 論的社會性特點不僅表現(xiàn)為以人的物質關系替代抽象的人格關系,而且貫串在他關于人類生 產運動的論述中。他說:“無論勞動的材料還是作為主體的人,都既是運動的結果,又是運 動的出發(fā)點”(同上書,121頁。),“正象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顒雍拖硎埽瑹o論就其內容或就 其存在方式〖來說,都是社會的,是社會的活動和社會的享受”(同上書,121~122頁。)。即使像科學研究這樣的很少與人交往的活動也是社會的,因為從事研究的是社會的人,他們需要的材料、語言都是社會給予的,最終的結果當然是屬于社會的。  馬克思在《手稿》中通過論述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使本體論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展開,然后又通過對本體的分析使其不斷得到深化。馬克思認為人(本體)作為社會存在物,既是特殊的、現(xiàn)實的單個個體,同時又是社會的總體。他說:“人是一個特殊的個體, 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為一個個體,成為一個現(xiàn)實的、單個的社會存在物,同樣地他也是總體、觀念的總體、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會的主體的自為存在,正如他在現(xiàn)實中既作為社會存在的直觀和現(xiàn)實享受而存在,又作為人的生命表現(xiàn)的總體而存在一樣。”(同上書,123頁。)人作為單個個體,有獨特的“思考”和 “感知”,他的活動具有 個體的特點。但是,單個的個體是社會的產物,個人的活動離不開社會創(chuàng)造的材料、工具,個人在使用和享受社會產品時,就意味著其他單個人為個人服務并豐富了個人的才能和品格 ,因此,個人活動實際上是在個人和社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xiàn)的。人們在各自所從事的社會活 動中通過生產和消費而相互聯(lián)系、相互補充,從而使個人生活成為社會生活。將“個體”與 “社會”對立起來的理論,是將“個體”、“社會”抽象化的必然結果?;谶@個認識,馬 克思認為在歷史活動中應當強調個體的“本體”意識。這就是說,人在多大程度上是特殊的個人,他便在多大程度上成為社會生活的現(xiàn)實主體?!叭绻说母杏X、激情 等等不僅是在[狹隘]意義上的人類學的規(guī)定”,那么感覺、激情得到充分表現(xiàn),就是對“ 真正本體論的本質(自然)肯定”(同上書,150頁。)。馬克思特 別指出:“只有通過發(fā)達的工業(yè),也就是以私有財產為中介,人的激情的本體論本質才能在總體上、合乎人性地實現(xiàn);因此 ,關于人的科學本身是人在實踐上的自我實現(xiàn)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42卷,150頁。)。
章節(jié)目錄:
第一編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形成和發(fā)展 第一章 馬克思、恩格斯文藝學思想的創(chuàng)始  3第一節(jié) 《巴黎手稿》--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誕生地 3第二節(jié) 《神圣家族》--文藝要表現(xiàn)真實的人性 19第三節(jié) 《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文藝學變革的理論基礎 26第四節(jié) 《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全面創(chuàng)立 30  第二章 馬克思、恩格斯文藝學思想的成長 36第一節(jié) 馬克思論藝術的社會本質和美學本質 36第二節(jié) 藝術生產與物質生產發(fā)展的宏觀平衡和微觀不平衡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44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生產和藝術與審美問題 49第四節(jié) 關于悲劇和現(xiàn)實主義的文藝批評 58  第三章 馬克思、恩格斯文藝學思想的深化  74第一節(jié) 對藝術起源和發(fā)展的文化人類學考察 74第二節(jié) 現(xiàn)實主義理論的系統(tǒng)化 90第三節(jié) 恩格斯對唯物文藝史觀的全面闡述 100  第四章 德國、 法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文藝學思想  111第一節(jié) 拉法格的文藝學思想 111第二節(jié) 梅林的文藝學思想 120第三節(jié) 卡爾·考茨基的文藝學思想 130第四節(jié) 蔡特金的文藝學思想 133   第二編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俄國、蘇聯(lián)的傳播和發(fā)展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承上啟下的開拓者--普列漢諾夫  143 第一節(jié) 普列漢諾夫的生平和文藝學著述 143第二節(jié) 藝術的起源及其在階級社會中的發(fā)展 145第三節(jié) 審美意識的本質與特征 151第四節(jié) “藝術的社會心理中介” 論 159第五節(jié) 藝術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原則 166第六節(jié) 科學的社會學批評 174  第二章 列寧的文藝學思想--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的新階段(上)  181 第一節(jié) 對民粹派的批判和兩種民族文化理論 181第二節(jié) 黨性和文藝的方向 188第三節(jié) 反映論和美學論爭 194第四節(jié) “最清醒的現(xiàn)實主義” 論 197  第三章 列寧的文藝學思想--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發(fā)展的新階段(下)  207 第一節(jié) “藝術屬于人民” 207第二節(jié) 建設無產階級的作家隊伍 210第三節(jié) 同“無產階級文化派”的斗爭 214    第四章 列寧的戰(zhàn)友和追隨者的文藝學思想  218第一節(jié) 高爾基的文藝學思想 218第二節(jié) 盧那察爾斯基的文藝學思想 227第三節(jié) 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文藝學思想 233第四節(jié) 斯大林的文藝學思想 242第五節(jié)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的研究 247   第三編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和發(fā)展 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中國的傳播  253第一節(jié) 李大釗的馬克思主義文藝觀 253第二節(jié) 早期共產黨人鄧中夏、惲代英、沈雁冰等人在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上的貢獻 257   第二章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與中國文藝實際的初步結合  262第一節(jié) 革命文學論爭與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成立 262第二節(jié) 瞿秋白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建設的貢獻與局限 267第三節(jié) 魯迅在馬克思主義文藝學中國化方面的獨特貢獻 273  第三章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中國的深化  285第一節(jié) 毛澤東文藝學思想的形成 285第二節(jié)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產生的政治、文化背景  292第三節(jié) 《講話》的基本內容和基本精神 294第四節(jié) 《講話》的重大意義和歷史局限 302第五節(jié) 周揚、 馮雪峰對 《講話》 的闡釋 307  第四章 建國后的毛澤東文藝學思想  318第一節(jié) 毛澤東文藝學思想在我國社會主義階段的發(fā)展 318第二節(jié) 周恩來的文藝學思想 328第三節(jié) 劉少奇的文藝學思想 336  第五章 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學思想  343第一節(jié)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學思想提出的歷史背景 343第二節(jié) 堅持和發(fā)展毛澤東文藝學思想 344第三節(jié)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藝理論 346  第六章 新時期周揚、 胡喬木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堅持與發(fā)展  352 第一節(jié) 新時期周揚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堅持與發(fā)展 352第二節(jié) 新時期胡喬木對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堅持與發(fā)展 359   第四編 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在西方的傳播、發(fā)展和演變  第一章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誕生和早期發(fā)展  369第一節(jié) 西方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的誕生和盧卡契的文藝學思想 369 第二節(jié) 葛蘭西的文藝學思想 378  第二章 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學思想  383第一節(jié) 阿多爾諾的文藝學思想 383第二節(jié) 本雅明的文藝學思想 391第三節(jié) 馬爾庫塞的文藝學思想 400  第三章 薩特的文藝學思想  410第一節(jié) 薩特的生平和著述 410第二節(jié) 寫作--作家介入政治的行動 411第三節(jié) 批評--存在主義的精神分析 415  第四章 “結構主義的馬克思主義”的文藝學思想  421第一節(jié) 阿爾都塞的文藝學思想 421第二節(jié) 馬歇雷的文藝學思想 430第三節(jié) 戈德曼的文藝學思想 439  第五章 英國的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思想  447第一節(jié) 威廉斯的文藝學思想 447第二節(jié) 伊格爾頓的文藝學思想 453  第六章 杰姆遜的文藝學思想  460第一節(jié) 杰姆遜的生平和著述 460第二節(jié) 辯證文學批評:馬克思主義與形式 462第三節(jié) 政治無意識:文本和意識形態(tài) 466第四節(jié) 后現(xiàn)代主義:后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 469  第七章 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當代批評  474第一節(jié) 馬克思主義與女權批評 474第二節(jié) 馬克思主義與新歷史主義批評 481第三節(jié) 馬克思主義與后殖民主義批評 490  后記  497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