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論
中華文化精神
一、方法論問題
1、問題的提出
2、一定要尋找儒家人格的“緊張感”嗎
3、需要換一個研究立足點
4、本書的研究立足點
二、從歷史事件尋求文化精神
1、歷史事件與文化精神
2、“文革”事件
3、“秩序性斷裂”與觀望派
4、“結構·角色性斷裂”與潛伏保皇派
5、“精神性斷裂”與地下“政治謠言”
三、“中庸”氣質辯
1、“相互依賴”氣質論的意義
2、從“天人合一”命題看“中庸”氣質之源
3、從已的結構看“中庸”氣質之關系處理功能
4、“中庸”人格
農民群體
一、特殊的巨型群體
1、中國農民的特點
2、百年變遷的群體基礎
二、前半個世紀的農民
1、民國時期的土地占有狀況
2、戀土意識的形成
3、新式地主的出現(xiàn)
4、民國時期的土地政策
5、農民參與國事
6、改造農村的主張
三、后半個世紀的農民
1、中國土地制度的變革
2、對鄉(xiāng)土精神的挑戰(zhàn)
3、農村集體化道路的嘗試
4、農民的思想教育運動
5、農村改革
6、二元社會下的農民心態(tài)
7、農民觀念的變化
四、世紀話題
1、為什么倚重又要改造
2、怎樣改造農民
3、出路在何方
工人群體
一、中國工人群體的形成及狀大
二、共和國的成立與中國工人群體
三、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工人群體
四、20世紀末的中國工人群體
五、工人群體的境遇
六、結束語
商人群體
一、商人創(chuàng)世紀
二、獨立與歸依(1911-1949)
三、逐漸消失的群體(1949-1977)
四、重建中國的工商群體(1978-1999)
知識分子群體
一、反叛與探索(1900-1930)
二、動蕩中的選擇(1930-1949)
三、改造和沖突(1950-1978)
四、分化、多元化、職業(yè)化(1978-1999)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