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

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

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

定 價:¥16.00

作 者: 童兵著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21世紀新聞傳播學系列教材
標 簽: 新聞

ISBN: 9787300033532 出版時間: 2001-01-01 包裝:
開本: 23cm 頁數(shù): 196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片斷:西方關于新聞起源的觀點,對本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中國新聞學者有相當深刻和普遍的影響。前面提到的任白濤是這樣,其他不少學者也是這樣。比如劉元釗在《新聞學講話》中是這樣表述的:我們講到新聞的原始,就要提到“新聞欲”的問題了,新聞之所以發(fā)生,實緣于“新聞欲”。人類的本能是富于“新聞欲”的,如果沒有“新聞欲”,人類就決不會進化,文化也決不會發(fā)達的。所謂“新聞欲”者,乃由于“欲知道”,“欲使人知道”及“欲被人知道”三個心理作用而發(fā)生了“新聞欲”?!靶侣動痹谌祟惖脑紩r代就已隨著產生了。在每一個人當他呱呱墮地時,就跟著發(fā)生的。譬如:一個人剛生下地時,就是一陣呱呱的啼哭,這種啼哭就是“新聞欲”的作用,蓋當他從母胎墮下地時,突然變換了一個環(huán)境,覺得四周的一切和在母胎時很異樣,而且很不舒服,因此只好啼哭,啼哭者所以“欲使人知道”他的不舒服也。①劉元釗的這些論述,需要作科學的論證,其中的一些分析未必精當。但他的論述,非常明顯地表現(xiàn)出西方新聞學者的影響。二、關于“群居說”和“好奇說”在新聞起源的問題上,唯心論或不徹底的唯物論者同革命的唯物論者有著不同的認識。日本新聞學者在解釋報紙形成和新聞起源的原因時,發(fā)表了下列著名的見解:心理學者在談到知欲的基礎本能時,首先舉出好奇的本能。因此,我們可以說好奇的本能是形成報刊的最根本的心理條件。按照心理學者的說法,交往是基于群居本能的反映而產生的一種派生過程。也就是說,在群居本能和心靈交流之間形成了因果關系,而提供經驗正是基于群居本能的產物。所以群居本能和好奇本能有同樣價值,它也是形成報刊的根本條件。因此,形成報刊的最根本的條件是好奇本能和群居本能。如果從人類傳播行為的表面現(xiàn)象考察,上述見解未必沒有道理:只要收受新聞與信息的感官處于正常狀態(tài),誰不對新聞與信息有興趣?處于群居狀態(tài)的人群,人際傳播與社群傳播不僅成為必要,而且有了可能。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都有新聞欲。一個久不出門的村民去了一趟首都,全村人會將他圍個里三層外三層,聽他講述京城的新鮮事。暑期結束同學從五湖四海返校,頭天晚上大家談自己家鄉(xiāng)的新事怪事,可以到深更半夜。你說,誰沒有好奇心?人類自從哺乳動物靈長目分化出來,始終處于群居狀態(tài)。不要說大城市里成千上萬人聚居成小區(qū)社群,就是廣闊農村,也是十里一村,五里一莊。正是這種群居性,方便了新聞與信息的傳遞與接收。所以,一些學者振振有詞:群居的心理,好奇的心理,刺激了新聞傳播行為的產生但是,如果我們的研究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現(xiàn)象的考察上,而是透過種種新聞欲滿足與群居性現(xiàn)象去深究:人類為什么會產生群居性?為何對新聞信息有好奇心?那么,就可以真正了解傳播行為發(fā)生的根本動因。一個人來到世界上,如果能夠不同其他人共同生活與勞作,離群索居,而且生活得比同許多人共同生活更幸福、更方便、更安全,這個人未必感到有群居的必要。但是,現(xiàn)實生活告訴他,一旦離開了他人,他就無法戰(zhàn)勝強大的自然力與種種猛獸,無法躲避其他部落的戰(zhàn)事傷害,無法克服他力所不及的困難與災難。群居,正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共同需要。因此,正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根本需求產生了群居,而群居則又必須相互溝通與交流,生存與發(fā)展是人類交流即新聞傳播行為發(fā)生的本質動因。所以,馬克思指出:人的交往活動,是人生命存在的組成部分,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lián)系。這里,群居的本能,成了傳播行為產生的中介的、次位的原因,而不是本質的、原始的動因。以“群居說”解釋新聞傳播行為的發(fā)生,只是從現(xiàn)象上做了分析,而脫離了最初的、本質的考察,因而也不可能是徹底的唯物主義的觀點。后記:大凡作者在寫完一本書的最后一個字畫上句號的時候,都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也必定會有許多話想對這本書設定的未來讀者說。作為凡夫俗子,我也未能免俗。這本書的寫作計劃,是我上半年在香港執(zhí)教時,責任編輯陳萍女士一再來電敲定的,并得到總編輯楊耕先生的首肯,太感謝了。不料回京后工作一件接一件。先是完成《中西新聞比較論綱》,接著是寫完中國新聞學研究百年的理論新聞卷。剛開始著手寫作本書,不料學位辦又下達任務,兩個月內要完成一本同等學力申報碩士學位全國水平考試大綱及指南,新聞學院囑我牽頭。一公一私,我們這號年齡的人,已習慣于以公為第一,放下已經開始的本書的寫作,全力以赴完成學位辦的任務。這本書的寫作花了整整三個月,卻奉出了我專心研究與執(zhí)教理論新聞傳播學二十多年的思考。自從師從甘惜分教授攻讀兩個學位以來,我始終遵循用自己的治學方法,用自己的學術語言,闡述自己的學術見解的師訓。其中不管被捧殺也好,被棒殺也好,一如既往,經年不改。這本書的完成要感謝兩個人:我的夫人林涵教授和這本書的責編陳萍女士。沒有這兩位在背后催促,心腸太軟的我肯定會礙于面子,為朋友這里去一天,那里去一次,把本書的寫作拖到猴年馬月。陳萍的電話具有極大的威懾力,幾次電話,都讓我加強了倒計時的意識。我夫人以教授之尊,為我讀稿、錄入、校對、查找資料,每天起早貪黑,她倒不在乎:“按時把稿交給陳萍,別的好話不必說?!钡复藭膯柺篮蜕鐣错懀o他們兩位補上一點我的謙意。童兵1999年12月5日于北京塔院迎春園寓所本書前言總序20世紀以來的一百年,是世界新聞傳播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一百年。這一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繼報紙、期刊、通訊社之后,廣播、電視和互聯(lián)網絡相繼問世,新聞傳播的媒介日趨多元化,新聞傳播的手段日趨現(xiàn)代化,“地球村”變得越來越小,新聞傳播事業(yè)對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則變得越來越大。這一百年,也是中國新聞事業(yè)飛速發(fā)展的一百年。其中最后的二十年,即改革開放以來的二十年,發(fā)展得尤為迅猛。綜合有關部門發(fā)表的統(tǒng)計數(shù)字,截至本世紀的最后一年,全國已有公開發(fā)行的報紙兩千一百種,通訊社兩家,廣播電臺一千二百座,有線和無線電視臺三千多座。其中,報紙年出版總數(shù)達到一百九十五億份,廣播人口覆蓋率達到88.2%,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89%,電視受眾超過九億。與此同時,全國各類新聞從業(yè)人員的總數(shù),也已超過五十五萬人。這樣大的發(fā)展規(guī)模,這樣快的發(fā)展速度,在世界和中國新聞事業(yè)史上都是空前的。現(xiàn)在已經是世紀之交,回顧既往,盱衡未來,新聞傳播事業(yè)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還將會保持著旺盛的發(fā)展勢頭。新聞傳播,作為上層建筑、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全面準確地宣傳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和基本方針以及各項決策,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業(yè)績和精神風貌,以及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等方面,必將繼續(xù)發(fā)揮著重要的導向作用。與新聞傳播事業(yè)的發(fā)展相配合,這一百年來,為中國的新聞戰(zhàn)線培養(yǎng)和輸送人才的中國新聞教育,也有了相應的發(fā)展。中國的新聞教育起始于本世紀初葉,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前的三十年,雖然先后在個別院校中設立了新聞系或新聞專科,但規(guī)模都不大,設備也不夠完善,在校學生的人數(shù),最多的時候不超過四百人,三十年間累計培養(yǎng)出來的畢業(yè)生人數(shù)還不到三千人。新中國建立后,為了為新中國的新聞事業(yè)培養(yǎng)人才,新聞教育繼續(xù)有所發(fā)展,但到60年代中期為止,全國的新聞教育機構也還只有十四家。當時全國共有三百四十三家報社,七十八座廣播電臺和十三家電視臺,新聞系和新聞專業(yè)的學生統(tǒng)招統(tǒng)分,勉強能夠滿足中央和省市以上新聞單位人才方面的需求?!拔幕蟾锩北l(fā)后,這一發(fā)展被迫中斷。中國的新聞教育得以重振旗鼓并得到空前迅猛的發(fā)展,主要還是改革開放以來二十年間的事情。這二十年來,中國新聞教育的發(fā)展和中國新聞事業(yè)的發(fā)展完全同步。截至1999年,全國設有新聞學類院、系、專業(yè)的高校已由改革開放之初的兩三所,增加到六十所以上,專業(yè)點已超過一百個。專業(yè)教育體系已從單一的本科教育,發(fā)展到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大專生、成人教育等多層次的格局。改革開放之初,全國在校的新聞系科學生總共只有五百來人,現(xiàn)在僅本科生就有六千人,加上大專生和研究生接近一萬人。二十年來向新聞單位輸送的畢業(yè)生,累計也已超過三萬人。辦學層次,辦學規(guī)模,辦學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世紀之交,新世紀的跫跫足音已經十分臨近的時刻,隨著新聞傳播事業(yè)的加速發(fā)展,隨著新聞戰(zhàn)線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中國的新聞教育肯定還將會有更大幅度的發(fā)展。一般說來,新聞教育質量的高低,起決定作用的,主要是兩個因素:一個是師資,一個是教材。兩者之間,教材的作用更大。這是因為,師資的多少和良窳,往往受辦學主客觀條件的限制,而教材只要一旦完成,就可以直接嘉惠于學子,風行四海,無遠弗屆。進一步說,一部好的教材,不僅可以滿足教學的需要,培養(yǎng)出一大批人才,而且還可以同時擁有很高的學術含量,推動新聞學研究的發(fā)展。1919年出版的徐寶璜的《新聞學》,1927年出版的戈公振的《中國報學史》,就是這方面的很好的例子。兩書都是作者在高等學校從事新聞學和新聞史教學時,作為教材編寫出來的。出版之后,立即引起世人的關注和推崇。幾十年來,一再重版,歷久不衰,至今仍然是公認的新聞學和新聞史方面的傳世之作。正因為這樣,新聞教育的前輩們,歷來十分重視教材的建設。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十來年,坊間出版的新聞學方面的書籍,絕大部分都是教材。改革開放以后,新聞學研究空前繁榮,新聞學方面的書籍大量問世,但教材仍然在其中占了很大的比重。這些教材,覆蓋了新聞學的方方面面,經過出版家和眾多作者們的長期努力,門類和品種基本配套齊全,曾經為同時期的新聞教學作出過重要的貢獻。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新聞工作實際的飛速發(fā)展,這些教材的體例日顯陳舊,觀點和內容也亟待調整和更新。一些屬于學科前沿和科技含量較高的新開課程的教材,尚付闕如,使現(xiàn)有的教材,出現(xiàn)了不少缺口。21世紀即將到來之際,集聚力量,重新編寫出一套體系完整的,能夠為新世紀的新聞教育和新聞人才培養(yǎng)服務的新聞傳播學的系列教材,已經成為人們的共識。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就是這樣的一套系列教材,她將涵蓋新聞學、傳播學兩個學科和新聞學、廣播電視、廣告三個專業(yè)。負責編寫工作的,是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廣播學院等校長期從事新聞傳播學方面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教授、副教授,其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人,都是相關學科的學術帶頭人,堪稱一時之選。收入系列的教材中有國家級重點教材,有部級重點教材,其他也都是經過嚴格篩選的精品,所以,這套系列教材的質量是有保證的,她的權威性也將會得到社會的認同。21世紀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是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信息經濟和知識經濟有兩大支柱,一是以高新科技為代表的傳播技術產業(yè),二是從事新聞和信息產品生產的媒體產業(yè)。新聞傳播學作為將這兩大領域有機聯(lián)結的橋梁,在今后的國家建設和社會發(fā)展中必將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經過精心策劃,隆重推出這套系列教材,是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戰(zhàn)略眼光的。在這里,我謹代表編委會和全體作者向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表示由衷的感謝。新的世紀即將到來,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yè)和新聞教育事業(yè)都將有一個大的發(fā)展。這批系列教材的問世,將會為新世紀新聞傳播事業(yè)和新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繁榮,為新世紀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yǎng),作出她應有的貢獻。這是出版者和全體作者共同的一點希望。是為序。方漢奇1999年9月20日于中國人民大學林園

作者簡介

  童兵,1968年復旦大學新聞系本科畢業(yè),197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攻讀碩士學位,1984年又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現(xiàn)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新聞理論、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等課程,現(xiàn)有專著:《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稿》、《主體與喉舌-共和國新聞傳播軌跡審視

圖書目錄

     目錄
   緒論
   第一章 新聞傳播行為
    第一節(jié) 行為和新聞傳播
    第二節(jié) 理論新聞傳播學對新聞起源的認識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的特點
   第二章 新聞傳播者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定位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規(guī)定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責任
    第四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角色權利
    第五節(jié) 新聞傳播者的培養(yǎng)與教育
   第三章 新聞傳播內容
    第一節(jié) 事實、信息和新聞信息
    第二節(jié) 價值傳遞和新聞價值
    第三節(jié) 符號和新聞信息符號
    第四節(jié) 選擇和新聞選擇
   第四章 新聞傳播過程
    第一節(jié) 新聞信息傳播過程
    第二節(jié) 單向傳遞和雙向傳遞
   第五章 新聞傳播要求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的真實要求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的客觀要求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的公正要求
    第四節(jié) 新聞傳播的全面要求
    第五節(jié) 新聞傳播的快捷要求
   第六章 新聞傳播媒介
    第一節(jié) 傳播媒介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媒介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媒介的功能
    第四節(jié) 媒介文化和新聞文化
   第七章 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一節(jié) 媒介組織和新聞傳播事業(yè)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事業(yè)的性質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事業(yè)的功能
    第四節(jié) 社會主義新聞傳播事業(yè)的特征與方針
    第五節(jié) 新聞傳播事業(yè)的責任和權利
   第八章 新聞傳播受眾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受眾的角色定位
    第二節(jié) 新聞傳播受眾的接受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受眾的心理機制
    第四節(jié) 受眾的權利與責任
   第九章 新聞傳播效果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效果的構成和類型
    第二節(jié) 傳播者與新聞傳播效果
    第三節(jié) 信息及信息傳遞與新聞傳播效果
    第四節(jié) 傳播環(huán)境及受眾與新聞傳播效果
   第十章 新聞傳播調控
    第一節(jié) 新聞傳播有機運行的前提
    第二節(jié) 新聞自由
    第三節(jié) 新聞傳播的調控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