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教材研究生/本科/??平滩?/a>應用數(shù)理人口學:第2版

應用數(shù)理人口學:第2版

應用數(shù)理人口學:第2版

定 價:¥39.00

作 者: (美)內森·凱菲茨(Nathan Keyfitz)著;鄭真真,顧大男,任強譯
出版社: 華夏出版社
叢編項: 高校經典教材譯叢 社會學 第一輯
標 簽: 人口學

ISBN: 9787508019819 出版時間: 2000-01-01 包裝: 簡裝本
開本: 24cm 頁數(shù): 389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凱菲茨教授在總結、規(guī)范前人及其本人幾十年創(chuàng)造性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系統(tǒng)地闡述、論證了人口各種因素(死亡、生育、婚姻、遷移)的內在機制及其相互關系,論述了生命表分析方法、穩(wěn)定人口與非穩(wěn)定人口、多狀態(tài)人口模型、人口預測方法、家庭與親屬關系模型、微觀與宏觀人口研究、人口分析的差異性與選擇性等多種數(shù)理人口學模型與分析方法。片斷:人口數(shù)量問題比較封閉的法語加拿大人的出生率可能比早期移民更高。他們最早的遷入者不到1萬人,平均到達時間是1700年。到1970年,大約有5,500,000法語加拿大人,在270年里乘了550,即翻了9次番,因此翻一番的時間大約也是30年。這一人口的增長幾乎完全是由于出生多于死亡,遷入的作用微不足道。在早期移民后代的出生率下降很久之后,法語加拿大人的出生率仍維持在高水平上。這就證實了對早期移民而言,翻番時間為35年,正好便于計算我們的例子。對每個早期移民沿著父系推算(除了對少數(shù)女性我們按母系走),在1620至1970年的350年間可能翻了10次番。(父系即兒子的兒子的兒子,等等;母系則是女兒的女兒的女兒。以此估算,老布魯斯特的女兒的兒子不算后代。)據說在第一個艱難的冬季大約有一半早期移民死去了,我們只考慮存活者,就算50個。那么每個移民都會有2的10次方=1024個本系的后代,加起來就有50×1024個或大約5萬多男移民的男后代和女移民的女后代。假如這些早期移民不與外人通婚,即他們的后代不與其他人群混淆,總能在自己的群體中找到配偶,那么以上人數(shù)近似于現(xiàn)在的總數(shù)。這得要求一開始的男女人口數(shù)量相等(或在第一代移民中有指定數(shù)量的婦女)。更為麻煩的是這些后代并不是與外界隔絕的。從另一個極端來看,如果他們總是從其他群體的后代中尋找配偶,而且我們要算上他們所有的孩子,不只是單系的,那么早期移民后代的人口增長率就是上段提到數(shù)值的兩倍。把前面假設的兩個后代換成4個,也就是說平均翻番時間是35年的一半。于是每個早期移民就會在1970年前的350年中產生220或100多萬后代,第一個冬季存活下來的50個人總共會有5000多萬后代。于是,現(xiàn)在依然活著,并稱自己是第一批移民后代的人至少有50,000人(假設他們是與世隔絕的子人口,并忽略開始時兩性人數(shù)不等的事實),最多有50,000,000人(如果他們全都與外人通婚)。沒有異族通婚的數(shù)據,我們無法進一步縮小估計范圍。〔收集異族通婚數(shù)據有哪些困難?〕以上計算的目的只是要說明兩性模式的不確定性,我把數(shù)據簡化了。更接近事實的分析是,實際上只有23位第一批移民有家庭的延續(xù),再應用歷史記錄更精確地查明其后代的家庭規(guī)模。五月花后代協(xié)會(MayflowerDescendantsSociety)只有約15,000名登記會員,他們都能證明是第一批移民的后代,實際上真正的后代總數(shù)遠遠不止這些。對我們的假設,單性別方法給出了簡單、唯一的答案,50,000人,而相應的兩性別方法卻給我們50,000到50,000,000人的范圍,這還只是一個方面的麻煩。另一方面是把一定數(shù)量的女性加進人口時對結婚和出生的效應比加進男性更大。獵殺母兔對繁殖的影響比獵殺公兔更大——到底有多大,取決于剩下的公兔有多大的能力解決困難。對這樣的問題很難找到滿意的答案。沒有事實或比一般人口學更詳盡的關于個人行為的假設,這個問題無法回答。在以后的章節(jié)中,大都假設人口沒有遷入和遷出,而且通常只有女性或只有男性。有多少人能回溯到他們起始的祖先并不重要,我們想知道的是一個封閉的人口增長有多快,是什么決定了人口的年齡分布和其他特征。為此,我們將對兩種性別分別考慮,避免研究配偶是否可得。本節(jié)就是要說明這個問題的麻煩所在。事實上,單性別模型簡化了復雜的問題,同時在一定程度上能給出切合實際的答案,因此這是一項不可質疑的成就。

作者簡介

暫缺《應用數(shù)理人口學:第2版》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引言:不考慮年齡的人口
    增長率的定義
    1.1
    人口翻番時間和減半時間
    復利周期 應用于人類歷史 不同底的對數(shù) 預計可能的翻番時間
    1.2
    單性模型相對于兩性模型:早期移民的后代
    1.3
    地球上曾有多少人?
    1.4
    各種不同人口有不同的增長率
    兩個子人口的數(shù)學實例
    1.5
    隨時間變化的增長率
    變化增 長率的 特殊 案例
    1.6
    邏輯斯諦增長與爆炸
    1.7
    進退兩難的人口轉變
    1.8
    人口轉變造成的差別生育率
    1.9
    人口學中的矩陣與圖
    二子人口模型 不可約性或連通度 原始性 對出生和死亡的應用
   第2章
    生命表
    2.1
    生命表函數(shù)的定義
    無年齡 差別的 死亡率
    2.2
    用數(shù)據構造生命表31
    假設年齡段內的死亡概率為常數(shù) 基本方程和常規(guī)解 無需迭代和
    修勻的精確生命表 作為特例推導出的格雷維爾和里德-梅里爾
    法 誤差的邊界
    2.3
    進一步的細微校正
    風險測量
    2.4
    時期與隊列表
    2.5
    金融計算
    整筆支付年金和保險 年保險費和儲備金
    2.6
    去死因生命表和多遞減
    死因的非獨立性 計算方法 多遞減
    2.7
    生命表是人口學中的主導技術
   第3章
    死亡率比較:男女比年齡別死亡率性別比的變化
    3.1
    指數(shù)的多樣性
    男女死亡率比的加權指數(shù) 集指數(shù)與相對平均值
    3.2
    我們應該求死亡率的指數(shù)還是存活率的指數(shù)?
    3.3
    μ(X)的變化對e0的影響
    均勻分布于所有年齡的比例差 常數(shù)H的觀察值 指數(shù)問題的一個
    方面 由已知死因引起的死亡率微小變化 H(i)與e0(-i)-e0的比
    較多種死因的相互關系
    3.4
    人人都過早死亡
    預期壽命的平均值 年齡組中最年長的人 改善健康的作用
   第4章
    死亡率和生育率的固定狀態(tài):穩(wěn)定理論的應用
    4.1
    穩(wěn)定理論
    離散形式
    4.2
    從一次普查估計人口增長
    選擇模型生命表的效果 生命表使用不恰當造成誤差的理論
    4.3
    穩(wěn)定人口中的平均年齡76
    不必從零歲開始的人口統(tǒng)計計算 人口平均年齡的應用
    4.4
    從25歲以下人口估計增長率
    4.5
    穩(wěn)定人口的出生率以及增長率估計
    4.6
    對幾種使用年齡結構方法的比較
    不完整的人口與死亡 從兩次普查估算
    4.7
    靈敏度分析
    作為增長率函數(shù)的平均年齡 退休金成本 老年人口比例
    4.8
    機構內晉升對人口增長的依賴程度
    簡化 連鎖信原理
   第5章
    出生和內在自然增長率
    5.1
    特征方程
    為什么強調女性模型?計算r的一種迭代方法各種數(shù)據的內在
    率男性時期內在率隊列內在率一個家庭的內在率
    5.2
    特征方程的不同形式
    5.3
    內在率的擾動分析
    內在率如何隨矩變動 單一年齡出生數(shù)的變化
    5.4
    出生率下降的任意模式
    生育函數(shù)的微小任意變動的影響 降低到起碼更替水平所必需的變
    化量 均勻低死亡率的影響
    5.5
    為抵消減少的死亡人數(shù)所需減少的出生數(shù)
    能夠抵消降至零死亡率的生育率下降 比較嬰兒疾病和心臟病:它
    們對人口增長的影響
    5.6
    存活人口矩與死亡人口矩之間的相互表示
    作為粗出生率和粗死亡率函數(shù)的預期壽命
    5.7
    基本人口方程的四種數(shù)學形式
    洛特卡積分方程·萊斯利矩陣差分方程·馮·福斯特偏微分方程 四
    種形式
   第6章
    再生產值及在遷移 避孕和人口零增長中的應用
    6.1
    再生產值概念
    洛特卡積分方程導出的再生產值 一名x歲的婦女 穩(wěn)定的年齡分布 隨
    機年齡分布 數(shù)值計算
    6.2
    發(fā)生在給定年份小規(guī)模遷出的最終影響
    6.3
    持續(xù)的生育控制和絕育的影響
    6.4
    模式的劇烈變化
    6.5
    遷出——作為一項年年采用的政策
    6.6
    人口增長的慣性
    6.7
    排除心臟病對人口增長的影響很小而排除瘧疾的影響卻很大
    附錄:
    再生產值對未來出生數(shù)的影響
   第7章
    人口特征
    7.1
    解釋年齡分布
    年輕型人口和年老型人口 年齡分布——一個增長率的函數(shù) 死亡
    中的中性和非中性變化 解釋觀測年齡 出生率或死亡率是影響年
    齡分布的主要因素嗎?
    7.2
    為什么現(xiàn)代人口中女性老年人比男性老年人家?
    7.3
    穩(wěn)定等價量
    人口預測和穩(wěn)定近似值在何處 穩(wěn)定等價量o的應用 o和再生產
    值V之間的關系 一個更一般化的穩(wěn)定等價量
    7.4
    結婚年齡
    隨機間隔模型的總結 狹小婚姻圈 出生率 死亡率和結婚率包含
    多少家庭戶?內在自然增長率:年齡 胎次和婚姻狀態(tài) 生命周
    期 結婚和離婚 當前的離婚-結婚比
    7.5
    國外出生者遷入和內部移民
    矩陣分析 遷移和年齡
    7.6
    人口存量和流量
    7.7
    各種組織的人口
    權力的喪失 圖謀政治上的成功 經濟集團
   第8章
    預測和預報
    8.1
    預報:既不可避免又無法做到;過去的數(shù)據 現(xiàn)在的行動和未來回
    報狀況
    大量賭金押在同期彩票上 預測和推計的區(qū)別
    8.2
    預測技術
    存活函數(shù)再生產·推廣到所有年齡和雙性別年齡與其他變量對一個
    異質性人口的預測
    8.3
    人口預測的應用
    排除死因后的人口動態(tài) 立即下降到替代生育率的影響
    8.4
    尋找常數(shù)
    相關方法 死亡率 橫斷面數(shù)據能證明縱向關系嗎?
    8.5
    預報和預報誤差的特征
    外推與內在機理 預測扇區(qū)形狀
    8.6
    事先預報誤差的成分
    歷史數(shù)據的時序長度
    8.7
    點估計的事后評估
    未來百分比增長
    8.8
    預報工作的劃分
    損失函數(shù)決定一個預報工作的三維劃分
    8.9
    現(xiàn)有的區(qū)間估計
    官方機構回到置信區(qū)間
   第9章
    不穩(wěn)定人口的類型
    9.1
    對所有年齡都一樣的死亡率絕對變化
    推斷出生的增長 隊列中人 年數(shù)增長
    9.2
    死亡率的成比例變化
    出生增長率 e0的變化·全體隊列人口的增長·任意年齡的人口數(shù)增長
    9.3
    變化的出生率
    9.4
    公布的時期出生率偏高
    9.5
    人口反向推算
    應用
    9.6
    達到穩(wěn)定的時間
    收斂的判別特征方程的應用偏導數(shù)的一個精確比和一個近似方
    法觀測人口中方差和偏度不同范圍的修正量收斂時間理論與
    實證的關系
    9.7
    退休年金:現(xiàn)收現(xiàn)付與保險儲備金
    9.8
    改變年齡分布條件下的教育組織人口學
    9.9
    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和教員
    9.10
    一個非穩(wěn)定人口中的升遷
    9.11
    伊斯特林效應
   第10章
    關于親屬關系的人口理論
    10.1
    祖先健在的概率
    計數(shù)法·概率法通過計數(shù)法求存活母親 通過條件概率求存活母親存
    活祖母的概率 一些實例 穩(wěn)定結果和一次親屬關系普查 一個近
    似以值
    10.2
    后代
    10.3
    姐妹和父母輩女性親屬
    一個悖論:一般女孩似乎有太多的姐妹 生育年齡影響范圍取決于
    一個孩子的出生 父母輩女性親屬
    10.4
    年齡的平均值和方差
    確定性
    10.5
    對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的推廣
    10.6
    靈敏性分析
    對存活母親概率M1(a)的分解 其他祖先們 出生模式對存活祖先
    的影響 比較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響
    10.7
    逆向問題:從家譜中推導率
    10.8
    亂倫禁忌和增長率
    10.9
    受堂表親之間婚姻年齡差異影響的偏差
   第11章
    微觀人口學
    11.1
    避孕避免的出生數(shù)
    禁欲避免的出生數(shù)——因果推論 邊際效應中止避孕為什么
    1,000次人工流產不會減少1,000個活產流產是避孕的補救措施
    11.2
    生育率和生殖力的度量
    每個月中不同日子里的受孕概率調查中平均生殖力同質人群每
    個婦女生殖力不變下的異質群體珀爾指數(shù)是該分布的調和平均數(shù)基
    尼生育率法珀爾和基尼估計值的比較平均數(shù)的補注修勻有效地使
    用了信息修勻同時估計平均數(shù)和方差生育率的生命表方法 微
    觀和人口世代更替的聯(lián)系避孕降低生育間隔的作用到底如何
    11.3
    為什么生育三個孩子使人口爆炸 生育兩個孩子使人類滅亡
    11.4
    避免家庭消亡的發(fā)展戰(zhàn)略
    11.5
    性別偏好和出生率
    調和平均數(shù)的近似值
    11.6
    父母控制子女性別下的家庭建設戰(zhàn)略
    11.7
    從出生次序分布中求平均家庭規(guī)模
    11.8
    胎次遞進和人口增長
    11.9
    存活概率已知時低死亡率對自然增長率的降低作用
   第12章
    多狀態(tài)模型
    12.1
    單遞減和增—減
    矩陣輸入
    12.2
    柯爾莫哥羅夫方程
    可乘性質 長間隔內的概率
    12.3
    在某些狀態(tài)上的期望時間
    生育期望
    12.4
    預測
    12.5
    轉移與移動瞬時概率
    12.6
    穩(wěn)定人口
   第13章
    家庭人口學
    13.1
    定義
    分類 理論和統(tǒng)計匯編
    13.2
    親屬關系
    從親屬統(tǒng)計中推斷 喪偶 人口中的理論家庭數(shù) 喪偶期的分解
    13.3
    生命周期
    家譜形態(tài) 戶主
    13.4
    戶人口數(shù)分布
    另立門戶
    13.5
    經濟、政治和生物學理論
    13.6
    家庭政策
   第14章
    人口分析中的異質性和選擇性
    歷史記錄
    14.1
    統(tǒng)計數(shù)據的條件和解釋
    辛普森的矛盾
    14.2
    異質性和選擇性
    14.3
    在死亡率中的應用
    一個混合型人口所具有的不同增長率 脆弱性不同的兩個人群 對
    死亡率數(shù)值的影響 不同時間脆弱性的差異
    14.4
    增長的連續(xù)分布和脆弱性的連續(xù)分布
    脆弱性的連續(xù)分布
    14.5
    實驗
   第15章
    跋:我們是怎樣了解人口學現(xiàn)象的?
    15.1
    增長型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比例較小
    當其他條件不變時 老年人口是增長率的一個函數(shù) 起決定作用的
    是出生人數(shù)還是死亡人數(shù)?
    15.2
    組織內的提升
    15.3
    沒有模型就無法理解
    15.4
    太多的模型
    15.5
    發(fā)展對人口增長的影響
    15.6
    人口增長對發(fā)展的影響
    15.7
    自然界如何掩蓋她的軌跡
    數(shù)據的間接使用對理論的挑戰(zhàn)
    15.8
    研究的心理學
   參考文獻
   索引
   譯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