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dāng)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xué)技術(shù)醫(yī)學(xué)臨床醫(yī)學(xué)丁甘仁臨證醫(yī)集

丁甘仁臨證醫(yī)集

丁甘仁臨證醫(yī)集

定 價:¥68.00

作 者: 丁甘仁著;沈仲理主編;王小萍…等編寫
出版社: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xué)出版社
叢編項:
標(biāo) 簽: 中醫(yī)臨床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810104647 出版時間: 2000-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6cm 頁數(shù): 464 字?jǐn)?shù):  

內(nèi)容簡介

  片斷:中有一條白苔,脈弦滑而數(shù)。太陽陽明未解,痰滯逗留,中焦氣滯,宣化失司。當(dāng)擬梔豉湯疏解表邪,溫膽湯蠲除痰飲,俾得邪從外解,飲從內(nèi)化,則熱可退,而嘔吐自止。淡豆鼓三錢黃芩一錢五分半夏二錢炒谷麥芽(各)三錢赤芍二錢生姜一片川桂枝四分竹茹一錢五分陳皮一錢雞金炭一錢五分澤瀉一錢五分按:本例表邪未解,中焦痰濕已成,取桅豉湯合溫膽湯之意,以外解其表內(nèi)蠲痰飲。又用桂枝芍藥生姜助其解表,黃芩、澤瀉清熱,雞金、谷麥芽和中化濕,共祛太陽陽明之邪。袁右傷寒兩候,太陽之邪未罷,陽明之熱已熾,熱薰心包,神明無以自主,發(fā)熱譫語,口渴欲飲,脊背微寒,脈浮滑而數(shù),苔黃。宜桂枝白虎,一解太陽之邪,一清陽明之熱。川桂枝五分仙半夏二錢生甘草四分連翹三錢熟石膏(打)三錢炙遠志一錢朱獲神三錢知母一錢五分生姜一片紅棗二枚按:本案為太陽陽明同病,熱擾心包而發(fā)熱譫語,用桂枝合白虎表里雙解。方中石膏、知母清陽明之邪熱,桂枝、甘草、生姜、大棗解太陽之表邪,又佐連翹既解表又清熱,半夏、獲神、遠志化痰寧心。是方表里兼顧,疏清并用,頗可效法。李左傷寒挾滯,太陽陽明為病,身熱十余日不解,脊背微寒,脈浮滑而數(shù),口干不多飲,唇焦,苔薄膩而黃,五六日不更衣。太陽之邪未罷,陽明之熱薰蒸,腸中濁垢,不得下達。擬桂枝白虎湯加減,疏太陽之邪,清陽明之熱,助以通腑,蓋陽明有胃實當(dāng)下之條也。川桂枝五分生甘草五分玄明粉一錢五分竹茹一錢五分石膏(打)三錢瓜蔞三錢川軍三錢半夏一錢五分生姜二片大棗三枚按:太陽之邪未罷,陽明腑實已成,為太陽陽明同病,陽明經(jīng)腑同病。用桂枝白虎承氣三方加減。方中桂枝、甘草、生姜、大棗疏太陽之表邪,石膏清陽明之里熱,川軍(后入)、玄明粉(沖服)泄胃腑之實熱,又佐竹茹、半夏、瓜蔞降逆通腑氣。是方可謂治太陽傷寒入里化熱成結(jié)的得力之方。狄右傷寒兩候,壯熱無汗,譫語煩躁,舌焦無津,脈象沉數(shù),肢反逆冷,五六日不更衣。此邪已化熱,由陽明而傳厥陰,陰液已傷,燥矢不下,有熱深厥深之見象,風(fēng)動痙厥,恐在目前。急擬生津清熱,下則存陰,以望轉(zhuǎn)機。生石膏(打)四錢生甘草五分肥知母一錢五分鮮生地六錢玄參三錢鮮石斛三錢郁李仁(研)三錢大麻仁(研)四錢天花粉三錢茅蘆根(各)一兩清寧丸(包煎)三錢二診昨進生津清熱,下則存陰之劑,得便甚暢,壯熱漸減,微汗蒸蒸,四肢轉(zhuǎn)溫,書所謂里氣通而表自和之意。惟口于欲飲,尚有譫語,舌上干糙未潤,少陰津液已傷,陽明伏熱尚熾,脈數(shù)未靜。仍宜滋少陰之陰,清陽明之熱,冀其津生邪卻,始得入于坦途。生石膏(打)四錢肥知母一錢五分生甘草五分天花粉三錢鮮生地六錢鮮石斛三錢玄參三錢川貝二錢冬桑葉二錢粉丹皮二錢北秫米(包)三錢茅蘆根(各)一兩三診兩進生津清熱之劑,壯熱大減,譫語亦止,舌糙黑未潤,口干欲飲,脈數(shù)溲赤,陰液被熱消灼,津無上承。再擬甘涼生津,以清邪熱。羚羊角片五分鮮生地八錢鮮石斛五錢生石膏(打)四錢冬桑葉二錢玄參三錢生甘草五分肥知母一錢五分粉丹皮二錢大麥冬三錢茅蘆根(各)一兩四診表里之邪,均已大減,舌焦黑轉(zhuǎn)為紅絳,津液有來復(fù)之漸,邪熱有退化之機,脈數(shù)較和。仍守甘涼生津,以清余焰。西洋參一錢鮮生地八錢鮮石斛五錢肥知母一錢五分玄參三錢大麥冬三錢天花粉三錢生甘草五分桑葉二錢粉丹皮三錢川貝母二錢北秫米(包)三錢茅蘆根(各)一兩按:本例陽明里熱熾盛,燥屎內(nèi)結(jié),陰傷液虧,傳變?yōu)闊嵘钬噬钪疅嶝?。熱盛傷陰,不下則有燎原莫制之虞?!秱摗へ赎幉 菲小皞}滑而厥者,里有熱,白虎湯主之”,“厥應(yīng)下之”的論述。擬清下同用,佐以養(yǎng)陰生津,方用石膏、知母、甘草清陽明里熱,郁李仁、大麻仁、清寧丸潤下實熱,大劑生地及玄參、石斛、花粉、茅蘆根清熱生津。藥后大便通暢,壯熱漸減,但津傷依舊,伏熱尚熾,去潤下之物,續(xù)用白虎湯合養(yǎng)陰生津之品而收效。本例著重清下邪熱,熱去則陰液自復(fù)。又方中用郁李仁、大麻仁、清寧丸潤下實熱,實取法于吳鞠通增液承氣之意。諸右傷寒一候,經(jīng)水適來,邪熱陷入血室,瘀熱交結(jié),其邪外無向表之機,內(nèi)無下行之勢,發(fā)熱惡寒,早輕暮重,神糊譫語,如見鬼狀,脅痛胸悶,口苦苔黃,少腹痛拒按,腑氣不行,脈象弦數(shù),癥勢重險,恐再進一步則入厥陰矣。姑擬小柴胡湯,加清熱通瘀之品,一以和解樞機之邪,一以引瘀熱而下行,冀其應(yīng)手為幸。柴胡一錢炒黃芩一錢羚羊角片八分藏紅花八分桃仁泥(包)一錢青皮一錢絳通草①八分赤芍三錢清寧丸(包)三錢生蒲黃(包)二錢按:本案乃熱入血室,《傷寒論》有小柴胡湯及刺期門之治法。許叔微《傷寒九十論》用小柴胡湯加生地,葉桂《溫?zé)嵴摗酚锰帐闲〔窈鷾椉由?、桃仁、楂肉、丹皮或犀角等。丁氏取法于前賢而方用柴胡、黃芩和解樞機;紅花、桃仁、赤芍、蒲黃活血化瘀;羚羊角片、絳通草清熱利水;青皮疏肝理氣,清寧丸清熱通便。王左腎陰本虧,寒邪外受,太陽少陰同病,發(fā)熱微寒,遍體酸楚,腰痛如折,苔薄膩微黃,脈象尺弱,寸關(guān)浮緊而數(shù)。太陽主一身之表,腰為少陰之府,風(fēng)寒乘隙而入,營衛(wèi)不能流通,兩感重癥。姑擬陽旦疏達表邪,以冀速解為幸。川桂枝五分蘇梗葉(各)一錢五分北細(xì)辛三分厚杜仲一錢五分絲瓜絡(luò)一錢五分蔥頭三枚酒炒黃芩一錢淡豆鼓三錢炙甘草五分晚蠶沙三錢生姜二片按:腎虧之人復(fù)感外邪,《內(nèi)經(jīng)》謂之“兩感”,仲景用麻黃細(xì)辛附子湯,丁氏取其法而變通之。方用桂枝、蘇梗葉、北細(xì)辛、蔥頭、豆豉、黃芩、生姜、甘草疏散表邪兼以清里熱,杜仲益肝腎強筋骨,晚蠶沙、絲瓜絡(luò)除濕通絡(luò)??梢娛欠郊骖櫶柹訇幎厍罢撸w據(jù)脈癥而斷矣。

作者簡介

暫缺《丁甘仁臨證醫(yī)集》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 錄
    醫(yī)案篇
   一 內(nèi)科時病類
    傷寒
    時邪
    風(fēng)溫
    暑溫
    春溫
    伏溫
    濕溫
    濕阻
    痙證
    寒濕
    痢疾
    瘧疾
    霍亂
    麻疹
   二 內(nèi)科雜病類
    中風(fēng)
    眩暈
    頭痛
    心悸
    胸痹
    胸脅痛
    不寐
    多寐
    郁證
    厥證
    癲狂
    神不自主
    虛損
    癆瘵
    咳嗽
    咳血
    衄血
    肺癰
    音暗
    吐血
    胃脘痛
    嘔吐
    噯氣
    呢逆
    腹痛
    泄瀉
    便秘
    便血
    脹滿
    黃疸
    腫脹(附:腫脹概論)
    鼓脹
    癥瘕
    腳氣
    消渴
    疝氣
    痹證
    痛風(fēng)
    歷節(jié)風(fēng)
    痿證
    麻木
    癃閉
    淋濁
    溲血
    遺泄
   三 婦產(chǎn)科類
    經(jīng)事失調(diào)
    經(jīng)事愆期
    經(jīng)事超前
    經(jīng)事超前落后
    經(jīng)閉
    崩漏
    帶下
    胎前
    漏紅
    惡阻
    子嗽
    咳血
    咳嗆頭眩
    頭痛不寐
    腳氣浮腫
    尿頻澀痛
    過期不產(chǎn)
    流痰
    產(chǎn)后
    惡露不盡
    寒熱
    腹痛
    痹痛
    痙厥
    眩冒神昏
    盜汗咳嗽
    肺燥痰濕
    咳喘浮腫
   四 兒科類
    麻疹
    天痘
    水痘
    疫喉痧
    躉咳
    風(fēng)溫
    春溫
    濕溫
    驚厥
    淋證
    童癆
    泄瀉
    痢疾
    霍亂
    蟲積
   五 外科類
    大頭瘟
    時毒
    癤
    蟮拱頭
    療瘡
    人中疔
    口角療
    掌心疔
    紅絲療
    燕案瘡
    臁瘡
    發(fā)背
    上搭手
    中搭手
    癰疽
    乳癰
    腸癰
    肛癰
    腦疽
    天疽
    附骨流疽
    環(huán)跳疽
    股陰疽
    鶴膝疽
    肋疽
    少腹疽
    甘疽
    乳疽
    蜣螂疽
    縮腳陰痰
    馬刀疬
    疬痰
    腋痰
    結(jié)核
    流注
    乳巖
    失營
    橫痃
    濕瘡
    濕 瘰
    紅瘰
    水瘰
    流火
    赤游丹
    葡萄疫
    桃花癬
    麻風(fēng)
    鈕扣風(fēng)
    雞肫疳
    痔瘡
    脫肛
   六 五官科類
    眼病
    鼻病
    鼻衄
    鼻疔
    鼻淵
    鼻痔
    鼻疳
    耳病
    耳痔
    耳鳴
    耳疳
    耳痛
    耳后發(fā)
    口腔病
    牙痛
    牙衄
    牙疳
    牙癰
    牙巖
    舌疳
    重舌
    舌根癰
    唇腫
    口瘡
    骨槽癰
    骨槽風(fēng)
    穿腮毒
    頰車疽
    上腭癰
    上腭碎痛
    口舌碎痛
    咽喉病
    喉風(fēng)
    喉癰
    喉疳
    喉痹
    乳蛾
    鎖喉毒
    疫喉痧
    鎖喉疬痰
   七 膏方類
    冬咳
    哮喘、咳嗽
    咳嗽、嘈雜
    背冷、腦鳴
    腰酸、頭眩
    目澀、肢冷
    不寐
    夢遺
    遺泄、陽瘓
    痔瘡、便血
    膝酸、濕瘰
   八 臨證筆記
    醫(yī)論篇
   一 證治論要
    論治中風(fēng)
    論治肝氣、肝陽
    論治咳嗽
    論治消渴
    論治虛勞
    論治胸痹心痛
    論治癲癇
   
    論治驚風(fēng)
    論治崩漏
    論治血證
   二、脈學(xué)輯要
    自序
    脈學(xué)輯要
    診脈歌
    陳修園論脈篇
    臟腑之分配
    脈法統(tǒng)論
    陳修園補徐靈胎診脈論詩
    節(jié)錄病機賦(修園重訂)
   七絕脈歌
    李瀕湖、蔣趾真論脈篇
    浮脈
    沉脈
    遲脈
    數(shù)脈
    滑脈
    澀脈
    虛脈
    實脈
    長脈
    短脈
    洪脈
    微脈
    緊脈
    緩脈
    芤脈
    弦脈
    革脈
    牢脈
    儒脈
    弱脈
    散脈
    細(xì)脈
    伏脈
    動脈
    促脈
    結(jié)脈
    代脈
    類似脈辨
    相對脈
    兼至脈
    真臟脈
   三、喉痧癥治概要
    李序
    張序
    王序
    夏序
    時疫爛喉、痧麻、正痧、風(fēng)痧、紅痧、白喉總論
    喉痧自訂方
    (一)解肌透痧湯
    (二)加減麻杏石甘湯
    (三)加減升麻葛根湯
    (四)加減黑膏湯
    (五)涼營清氣湯
    (六)加減滋陰清肺湯
    (七)敗毒湯
    (八)加減竹葉石膏湯
    喉痧選用效藥
    (一)吹藥
    玉鑰匙
    金不換
    加味珠黃散
    錫類散
    (二)外貼藥
    貼喉異功散
    (三)敷藥
    三黃二香散
    沖和膏
    紫金錠(即玉樞丹)
    喉痧診治驗案
    (一)溫邪喉痧
    (二)爛喉丹痧
    (三)時疫喉痧熱入心包
    (四)喉痧寒熱無汗痧麻隱約
    (五)寒束溫邪痧麻不透
    (六)咽喉腫痛白腐痧布身熱
    (七)白喉兩關(guān)腐爛
    (八) 白喉腐爛身壯熱煩悶口渴
    (九)喉痧壯熱畏寒滴水難咽
    (十)爛喉痧麻色紫暗邪陷三陰
    (十一)喉痧腹瀉頸項腫痛成毒
    錄慈溪邵琴夫先生喉痧有爛喉白喉之異論
    錄元和金保三先生爛喉丹痧輯要說
    葉天士先生爛喉痧醫(yī)案
    錄爛喉寒喉經(jīng)驗闡解
    論癥
    論癥續(xù)要
    要方備查
    荊防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
    托里舉斑湯
    透邪煎
    藿香正氣散
    申字漱喉散
    辰字探吐方
    一字散
    刺法
    急治法
    跋
    方藥篇
   一、丁甘仁用藥一百十三法
    時病門
    感冒類
    風(fēng)溫類
    濕溫類
    伏暑類
    溫?zé)犷?br />     風(fēng)濕類
    雜病門
    瘧疾類
    中風(fēng)類
    霍亂類
    痢疾類
    泄瀉類
    癃閉類
    腫脹類
    咳嗽類
    肺癰類
    吐血類
    虛勞類
    肝氣類
    肝陽類
    失眠類
    呢逆類
    便血類
    痔血類
    便結(jié)類
    脫肛類
    遺精類
    淋濁類
    疝氣類
    腳氣類
    兒科門
    疳積類
    婦科門
    調(diào)經(jīng)類
    閉經(jīng)類
    崩漏類
    妊娠類
    帶下類
    外科門
    眼科門
    傷科門
   二、丁氏外科丸散膏丹驗方錄
    引言
    丸藥類
    醒消丸
    外科犀黃丸
    琥珀蠟礬丸
    琥珀定痛丸
    珠珀滋陰淋濁丸
    分清泄?jié)嵬?br />     秘制白濁丸
    六神丸
    追管丸
    消管丸
    閉管丸(一名完善丸)
    拔管丸
    化毒丸
    清肝保腦丸
    海金沙丸
    內(nèi)消瘰疬丸
    三妙丸
    散藥類
    金黃散
    金箍散
    沖和散
    玉露散
    皮脂散
    解毒散
    回陽玉龍散
    螵蛸散
    拔針散
    代刀散
    鵝黃散
    黛鵝黃散
    五美散
    二味敗毒散
    冰硼散
    玉鑰匙
    金不換
    錫類散
    珠黃散
    玉匙開關(guān)散
    西瓜霜
    貼喉異功散
    先天青龍散
    后天青龍散
    牛黃口疳散
    中白散
    柳花散
    紫芝散
    必勝散
    平安散
    桃花散
    呼膿散
    去腐散
    海浮散
    珍珠生肌散
    八寶生肌散
    蟾酥散
    駿馬散
    陽消散
    珠峰治疔散
    療發(fā)散
    桂麝散
    四虎散
    陽毒內(nèi)消散
    陰毒內(nèi)消散
    珍珠下疳散
    琥珀如意散
    銀青散
    去翳散
    青蛤散
    碧云散
    鳳衣散
    丁桂散
    茵陳散
    七厘散
    膏藥類
    太乙膏
    陽和膏
    硇砂膏
    三妙膏
    大紅膏
    化毒膏
    釜墨膏
    玉紅膏
    黃連膏
    摩風(fēng)膏
    烏云膏
    咬頭膏
    消核膏
    凍瘡膏
    豬膽膏
    千捶膏
    夾紙膏
    銀油膏
    萬應(yīng)靈膏
    三香膏
    神應(yīng)膏
    五虎神效膏
    丹藥類
    八將丹
    十將丹
    二寶丹
    三仙丹
    九黃丹
    九寶丹
    九仙丹(即九一丹)
    十寶丹
    七仙條
    八寶生肌丹
    八寶月華丹
    五虎拔毒丹
    平胬丹
    紅升丹
    白降丹
    紫金丹
    紫芝丹
    止血丹
    保安萬靈丹
    小金丹
    梅花點舌丹
    金棗丹
    雄棗丹
    咽喉奪命丹
    五寶丹
    靈砂黑虎丹
    補天丹
    結(jié)毒紫金丹
    其他類
    一掃光
    一筆消
    紫金錠
    喉科回春錠
    疥瘡靈餅
    愈癬藥酒
   三、藥性輯要
    藥性輯要凡例
    藥性總義
    草 部
    人參
    生地黃
    熟地黃
    天門冬
    麥門冬
    白術(shù)
    蒼術(shù)
    甘草
    黃芪
    遠志
    菖蒲
    萎蕤
    薯蕷
    薏苡仁
    木香
    石斛
    牛膝
    芎
    當(dāng)歸
    白芍藥
    赤芍藥
    五味子
    丹參
    沙參
    玄參
    苦參
    知母
    貝母
    紫苑
    百合
    天花粉
    續(xù)斷
    秦艽
    木通
    澤瀉
    車前子
    萹蓄
    燈心
    萆薢
    白鮮皮
    金銀花
    甘菊花
    升麻
    柴胡
    前胡
    獨活
    細(xì)辛
    茺蔚子
    防風(fēng)
    荊芥
    紫蘇
    薄荷
    干葛
    麻黃
    白芷
    藁本
    天麻
    香薷
    黃連
    胡黃連
    黃芩
    龍膽草
    何首烏
    桔梗
    藿香
    香附
    白豆蔲
    草豆蔲
    草果
    肉豆蔲
    縮砂仁
    延胡索
    姜黃
    郁金
    蓬莪術(shù)
    京三棱
    款冬花
    茅根
    白前
    淡竹葉
    冬葵子
    萱花
    地榆
    沙苑蒺藜
    刺蒺藜
    半夏
    南星
    附子
    天雄
    白附子
    蚤休
    大黃
    商陸
    蕪花
    大戟
    甘遂
    續(xù)隨子
    蓖麻子
    射干
    常山
    馬兜鈴
    巴戟天
    百部
    旋復(fù)花
    紅花
    大薊、小薊
    夏枯草
    胡蘆巴
    牛蒡子
    肉蓯蓉
    鎖陽
    淫羊藿
    仙茅
    補骨脂
    菟絲子
    覆盆子
    骨碎補
    鉤藤
    蒲黃
    海藻
    澤蘭
    艾葉
    昆布
    防己
    威靈仙
    水萍
    牽牛子
    紫威花
    使君子
    木賊草
    豨薟
    青蒿
    茵陳
    益智仁
    蓽撥
    高良姜
    海金沙
    谷精草
    青黛
    連翹
    馬鞭草
    葶藶子
    王不留行
    瞿麥
    地膚子
    決明子
    紫草
    山慈姑
    貫眾
    狗脊
    天名精
    山豆根
    白及
    藜蘆
    營實
    蛇床子
    景天
    蘭葉
    艸懷香
    黃精
    蘆薈
    阿魏
    蘆根
    木 部
    桂
    桂心
    桂枝
    松脂
    松子
    松葉
    松節(jié)
    獲苓
    琥珀
    柏子仁
    側(cè)柏葉
    枸杞子
    地骨皮
    槐花
    酸棗仁
    黃柏
    楮實
    干漆
    五加皮
    蔓荊子
    辛夷
    桑根白皮
    桑葉
    桑子
    桑枝
    桑耳
    桑黃
    桑柴
    桑霜
    桑寄生
    杜仲
    女貞實
    蕤仁
    丁香
    沉香
    檀香
    降真香
    蘇合香
    乳香
    沒藥
    安息香
    騏驎竭
    龍腦香
    金櫻子
    竹葉
    竹茹
    竹瀝
    吳茱萸
    山茱萸
    檳榔
    梔子
    蕪荑
    枳殼
    枳實
    厚樸
    茶葉
    豬苓
    烏藥
    海桐皮
    大腹皮
    合歡皮
    五倍子
    天竺黃
    密蒙花
    巴豆
    蜀椒
    胡椒
    橡斗子
    木鱉子
    水楊葉
    棕櫚皮
    川槿皮
    皂莢
    訶黎勒
    楝實
    樗白皮
    郁李仁
    雷丸
    蘇木
    沒石子
    木瓜
    果 部
    蓮子
    蓮藕
    蓮花須
    橘皮
    青皮
    香櫞
    大棗
    芡實
    烏梅
    白梅
    柿
    荸薺
    枇把葉
    甘蔗
    白砂糖
    紅砂糖
    桃仁
    杏仁
    梨
    橄攬
    胡桃
    龍眼
    山楂
    榧子
    石榴皮
    谷 部
    胡麻
    麻仁
    麻油
    餡糖
    黑豆
    赤小豆
    綠豆
    扁豆
    淡豆鼓
    麥芽
    神曲
    谷芽
    酒
    醋
    罌粟殼
    菜 部
    瓜蒂
    白芥子
    萊菔子
    干姜
    生姜
    蔥白
    大蒜
    韭
    金石部
    金箔
    自然銅
    銅青
    黃丹
    密陀僧
    紫石英
    朱砂
    雄黃
    石膏
    滑石
    赤石脂
    爐甘石
    鐘乳石
    海石
    陽起石
    磁石
    青礞石
    花蕊石
    食鹽
    樸硝
    蓬砂
    硫黃
    白礬
    土 部
    伏龍肝
    墨
    百草霜
    人 部
    發(fā)
    牙齒
    乳
    津唾
    紅鉛
    人溺
    金汁
    人胞
    獸 部
    龍骨
    麝香
    黃牛肉
    牛黃
    阿膠
    熊膽
    象皮
    鹿茸
    鹿角
    鹿肉
    羊肉
    狗肉
    虎骨
    犀角
    羚羊角
    獺肝
    膃肭臍
    豬脊髓
    禽 部
    鴨
    烏骨雞
    淘鵝油
    雀卵
    五靈脂
    蟲魚部
    蜂蜜
    露蜂房
    牡蠣
    龜甲
    鱉甲
    真珠
    桑螵蛸
    海螵蛸
    瓦楞子
    石決明
    蟹
    蘄州白花蛇
    穿山甲
    白僵蠶
    雄蠶蛾
    斑貓
    蟾酥
    蛤蟆
    水蛭
    虻蟲
    庻蟲蟲
    螻蛄
    蟬殼
    蝎
    附:藥性賦
    本草續(xù)編
    草部
    毒草類
    蔓草類
    木部
    果部
    谷部
    金石部
    地水部
    土部
    禽獸蟲鱗部
    人部
   附篇:中藥計量新舊對照換算表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