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一個初夏(周赧王三十七年,即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五日,一位形容枯搞、華發(fā)蕭蕭的老人,在汨羅江畔失神奔走。風在吹,云在飄,江水滔滔。他低頭吟哦,仰天長嘯,最后抱起一塊石頭投水自沉而死。他就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偉大的詩人屈原。悲痛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劃起小船打撈屈原的尸體,又用竹簡裝糯米飯投入江水祭掃。以后,年年此日,人們都競舟包粽子以懷念這位憂國憂民的偉大詩人,以至于今,悠悠2000多年。當年打撈屈原祭祀亡靈的情景,逐漸演變?yōu)橐粋€偉大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對一位詩人的追思,越過漫漫的歲月風云,成為全民族的一種生活習俗,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屈原的尸體沒有打撈上來,他融進了祖國的江河大地,他的個性和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重要部分。屈原在他不朽的抒情詩《離騷》里寫到,他不愿與腐朽、昏庸的君王和奸詐的小人同道,想駕起神駒寶馬車在天國遠游,追隨崇高的先賢??墒牵摆礻吇手諔蛸?,忽臨睨夫舊鄉(xiāng)。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保ó敵跎奶栐谔祀H輝煌,我猛然從高處瞥見可愛的故鄉(xiāng)。車夫掩不住悲傷,我的老馬也痛苦不堪地彎縮了身體,眷戀著再不愿向前走。)這種對故土的眷戀,正是所有中華兒女共有的情感。讓我們也駕起天車,在時間、空間、表象與內在的長廊里,認識一下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民族,讓一種深沉的自豪感從我們的內心升起來,道一聲:“做一個中國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