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歷史中國史中國古代史六朝文化

六朝文化

六朝文化

定 價:¥50.00

作 者: 許輝,邱敏,胡阿祥主編
出版社: 江蘇古籍出版社
叢編項: 江蘇社科學術文萃
標 簽: 文化史

ISBN: 9787806435823 出版時間: 2001-10-01 包裝: 平裝
開本: 20cm 頁數(shù): 455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二、人生哲學魏晉六朝是中國歷史上戰(zhàn)亂最頻繁的時代,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時代。玄學的流行,使得六朝士人思想空前活躍。名士們個體意識的崛起,演變?yōu)楫敃r社會人生的各種矛盾。由于漢帝國的崩潰,儒家的衰落,禮教的松弛,老莊的興起,促使個性自由和思想解放成為一種時代的文化精神,從而激化出自然與名教、個體與社會的矛盾。在這種矛盾與沖突的歷史背景下,六朝又是一個沒有思想權威而又正在重建新的價值觀的時代。人們無拘無束地憑借著自己的個性、思想、學識來設計理想人格,選擇人生態(tài)度。在迷惘與追求、困惑與探索相混雜的心態(tài)中,既有生的沉迷執(zhí)著,又有死的超然人化;既有物質(zhì)的享受滿足,又有精神的自由逍遙;既有醉生夢死、渾渾噩噩的頹唐蒙昧,又有忍辱而不失風度的放達;既有虛幻的仙佛世界,又有憤世嫉俗的現(xiàn)實批判;既有澄明恬淡的修身養(yǎng)性,又有返歸自然、怡然自樂的超然世外。所有這一切,構成六朝人生哲學豐富多彩的畫面。l.死矛盾的沉思人生以生命的存在為現(xiàn)實基礎。有生必有死,人生總是有限的。死的默念與生的沉思,即對生死矛盾的思考,構成中國傳統(tǒng)人生哲學的邏輯起點,也是六朝面臨的時代課題。在遠古時代,由于沒有產(chǎn)生剩余價值,生活水平極其低下,加之愚昧無知,因此原始人不會感到死的恐懼和悲哀。以后隨著生產(chǎn)力和人類文化素質(zhì)的提高,開始意識到死的不可避免,于是詠嘆時光的流逝,產(chǎn)生淡淡的哀愁。面對宇宙無窮而人生有限的矛盾,儒家學說只重生不重死,對生死問題采取回避態(tài)度??鬃訉τ谏c死的矛盾,有一個明智的回答:“未知生,焉知死。”當他面對著滔滔東去的黃河之水時,直接感受到時光流逝的不可逆性,便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感嘆人生如同流水般地迅速消逝,一去不復返。但是,他并沒有為人生的有限而悲觀沉淪。當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時,是意識到一旦把握人生的價值,盡最大努力去把握這有限的人生,就死而無憾。儒家以理性主義態(tài)度對待人的生死問題。道家學說對人的生命存在采取自然主義的態(tài)度,不回避死的問題,將生與死聯(lián)系起來思考,在生命觀上比儒家更具辯證性。面對死亡,莊子具有哲人的灑脫與智慧:“生之來不能卻,其去不能止”;“人之生也,與憂俱生”;“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這就是說,生與死是相互聯(lián)系著的自然變化,“生而不悅,死而不禍”。普遍地激烈地表現(xiàn)出對死的悲痛和對生的留念的,是在東漢魏晉之際。東漢以來由于朝代更迭,得勢者大殺異己,戰(zhàn)爭頻繁,瘟疫流行,死亡無數(shù),人們痛感時不我予,慨嘆人生短促,這就激化了生與死的矛盾。又由于時重士族,若隱退則門戶無托,而身仕亂朝,若從政則生命可憂。為尋找自全之計,就試圖調(diào)和進退出處的矛盾。加之,此時的生產(chǎn)力水平達到了一定高度,舒適的生活享受,使人們意識到生命可貴;但是生命的短促,又喚起了人們對死的恐懼。據(jù)考證,魏晉六朝名士的壽命一般不長。面對慘痛的社會覡實,他們喟嘆人生短促。生死無常,對現(xiàn)實生活有著強烈的欲求和留念,因而服藥煉丹,飲酒任氣,高談老莊,雙修玄禮,瀟灑不群.超然自得,既縱情享樂,又滿懷玄思,對人生的命運、價值與意義進行了深沉的哲理思索。六朝時期,由于人的個體意識的崛起,控制情感的大堤崩潰了,。六朝名士意識到生之不易,死之可期,“以生為貴”①的思想由此而生,并繼承與弘揚道家“貴生、保身、全性”的人生理論,為追求生的權利而執(zhí)著探索人生的真諦。人們的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生命價值,對死亡產(chǎn)生無限的迷惘和悲痛。在這一情況下,痛惜。人生短促”的絕唱最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六朝名士喜歡服藥的根本原因,是有感于生命短促和時光流逝?!妒勒f新語·文學篇》記載:“王孝伯(恭)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戶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蓖豕е孕蕾p。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兩句,與他服藥行散有某種聯(lián)系。自漢末以來,人們就一直企圖通過煉丹吃藥以延年益壽乃至得道成仙。據(jù)《世說新語·言語篇》記載:“桓公北征,經(jīng)金城,見前瑯邪時種柳,皆已十圍,慨然曰:‘木猶如此,人何以堪?,攀條折枝,泫然流淚?!睎|晉大將軍桓溫少有豪邁氣,胸懷大志,在北征途中,目睹前種之柳,皆已大至十圍,聯(lián)想到當時逆胡未誅,余燼假息?;笢卦谟H勒部卒,建旗致討途中,感年華之飛逝,嘆事業(yè)之未就,悲人生之渺小,觸景生情,泫然淚下。后來,庾信在《枯樹賦》中,把桓溫的話寫成一首凄愴感人的抒情詩:“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逢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宇宙無限,而人生有限;事業(yè)無止境,而壽命太短促,使無數(shù)士人陷于無窮的遑惑、迷惘與悲傷、恐懼之中。桓溫此種以人生的價值在于為事業(yè)而獻身的精神,難能可貴。除桓溫這種建功立業(yè)、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外,六朝名士如何使不安的心靈得以解脫呢?記載六朝史實的文獻,特別是《世說新語》、《晉書》、《高僧傳》中,都有不少這一時期尤其是東晉名僧與名士交往的事跡,他們從玄言佛理中尋找屬于自己的精神寄托。東晉江南名僧支遁,字道林,兼通佛學和玄學,與東晉上層文士謝安、殷浩、許詢、王羲之過從甚密。據(jù)《晉書·謝安傳》說,謝安未人仕之前,一直“寓居會稽。與王羲之及高陽許詢、沙門支遁游處。出則漁弋山水,人則言詠屬文?!蓖豸酥畬戇^著名的《蘭亭集序》,此序通篇著眼于“死生”二字。永和九年.王羲之邀友人會集蘭亭,曲水流觴,飲酒賦詩,洋溢著一片歡愉的氣氛。此時,王羲之游目騁懷,仰視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由此引發(fā)出人生思考:“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育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作者簡介

暫缺《六朝文化》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開展六朝研究的幾點思考(代序)
基礎研究編
導論 時代特征與六朝文化
一、六朝的時代特征
二、六朝文化及其內(nèi)容、特征
1.“六朝文化”形成的原因
2.六朝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與特征
三、六朝文化的歷史地位與影響
1.對漢、晉文化的保存與發(fā)展作用
2.承上啟下的歷史地位
3.六朝文化是孕育隋唐制度的淵源
第一章 文化精神與人生哲學
一、文化精神
1.抽象的思辨能力
2.崛起的個體意識
3.返歸自然的氣質(zhì)
4.審美情趣的高雅
二、人生哲學
1.生死矛盾的沉思
2.超越的人生境界
3.放達的生命崇拜
4.仙佛的宗教信仰
第二章 六朝文化建設
一、文化機構與官私教育
1.文化機構
2.時興時廢的官學
3.興盛的私學
二、圖書事業(yè)和目錄學的發(fā)展
1.六朝的圖書事業(yè)
2.中國古典目錄學的重大發(fā)展
3.社會歷史巨變對六朝圖書目錄事業(yè)的深刻影響
第三章 六朝世家大族的文化風貌
一、江東土著世族文化的總體風貌及其變遷
1.漢晉間江東土著世族的文化與學風特征
2.東晉南朝時期江東世族文化傳統(tǒng)的變異與傳承
二、江東土著大族的家風與文化
1.吳郡陸氏的家風與文化
2.吳郡顧氏的家風與文化
3.吳郡張氏的家風與文化
三、僑寓世族文化的總體風
1.北方世族之南遷及其文化地位
2.僑姓世族文化的總體風貌
四、僑寓世族的家風與文化
1.瑯邪王氏的家風與文化
2.陳郡謝氏的家風與文化
……
第四章 六朝學術
第五章 六朝宗教
第六章 六朝科技
第七章 六朝藝術
第八章 六朝社會文化
第九章 六朝文化交流
第十章 六朝健康:政治中心和文化重鎮(zhèn)
應用開發(fā)編
專題一 江蘇省域六朝文化遺存及其開發(fā)利用
專題二 六朝石刻的保護和利用
專題三 六朝京口云陽文化帶與現(xiàn)代文化振興
專題四 六朝旅游與江蘇六朝專題旅游發(fā)展點略
專題五 六朝家族研究與姓氏資源開發(fā)
專題六 六朝文物陳列與六朝文化開發(fā)
專題七 重現(xiàn)帝都輝煌,展示六朝文化風采——南京市博物館“六朝風采”陳列專館及其啟示
附錄
附錄一 關于六朝史研究的幾個問題
附錄二 六朝歷史文化大事年表
附錄三 《六朝文化》書稿審讀與推薦意見
引用書目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