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會計法的理論探索第一章會計是什么除了經濟,很少有學科能被學者和實踐者同時公開譴責。會計在這個方面達到了頂峰。――科林?梅耶,“公司賬戶的真正價值”《財政研究》第9卷,1988年2月會計是一門應用技術,同時又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人們對它的理性思考由來已久。然而,由于會計對經濟社會法律制度的依附地位,會計隨社會經濟發(fā)展而不斷變化的形態(tài)與方法,對于會計的定義、會計的各個組成要素、合理的會計處理方法等等問題,盡管研究者難以計數(shù),觀點如汗牛充棟,但迄今鮮有統(tǒng)一定論,以至于會計人員自己都主張“會計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科學”。強調主觀判斷、靈活性、對環(huán)境變化的反應性是會計(不論是作為一門技術還是學問)突出的特點,這與法律強調的嚴密的邏輯性形成鮮明的對比。對于會計的基本理解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本章主要從會計的技術觀對會計的若干基本問題進行介紹。第一節(jié)會計的歷史發(fā)展只要有經濟活動,就會有對會計的需求。在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中,資源的有限性(稀缺性)與人類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始終存在,因此,人們總是盡可能地用最少的消耗獲得最大的效益。為此,就必須對物質生產的耗費與產出進行計量、記錄、比較。會計作為對物質生產的耗費與產出進行計量、記錄的工具,就隨著社會生產的發(fā)展和經濟管理的要求而產生、發(fā)展并不斷完善起來。在原始社會,人們?yōu)榱司唧w掌握、分配勞動成果,逐步形成了對計數(shù)和計算的要求。在文字產生之前,這種計算只是憑頭腦記憶或者以“結繩記事”、“刻木記數(shù)”的方式進行,它們大概可以算是會計的最初萌芽。當文字產生后,人們對物質資料的生產與耗費開始有了專門記載,以文字與數(shù)字相結合的記錄形式來反映財物的生產、分配或者消費,會計也就產生了。四大文明古國為人類留下了許多世界上最早的會計文件的遺跡,例如,我國夏商周時期的甲骨文上反映的會計記錄,古埃及的紙草文書賬單,古印度的貝羅多樹葉記錄,古巴比倫的泥土算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