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國歷史上原本是極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該年前后的史事及生活在那個時代的人物為中心,抽絲剝繭,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管理層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索現(xiàn)代中國應當汲取的經驗和教訓。作者以其“大歷史”觀而聞名于世,本書中這一觀念初露頭角,“敘事不妨細致,但是結論卻要看遠不顧近”。本書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本書自出版后即成為一本長銷不衰的經典歷史著作。自80年代初在中國大陸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在學術界和文化界有廣泛的影響。英文版又在美國若干大學作為教科書。書名雖為萬歷十五年,然而其內容卻俯瞰了整個明朝乃至中國古代封建制度的興衰,見解非常獨特而深刻,不拘泥于現(xiàn)實的或以前的評論。敘事生動簡潔,幽默調侃中蘊涵豐富哲理,使歷史鮮活的呈現(xiàn)于眼前,給人以深入思考的空間。立儲問題是如何的艱難和影響深遠;島國日本何以侵犯當時更發(fā)達的中國;當日西歐已在發(fā)展火炮而中國仍修長城;海瑞一身清廉何以屢受眾人排擠;財政稅收制度如何才合理。這些不僅是作者思考的問題,也給所有的讀者以廣闊的思考空間,更具有深遠的現(xiàn)實意義。本書具有收藏價值,為當代知識分子不可錯過之巨作。